基于市场本位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30 07:05:02

基于市场本位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 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然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高等教育原有的单一的专才教育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校是否树立基于市场本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观,是否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本文探讨了基于市场本位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拟在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之间搭建平台,依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本研究将有益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解决用人单位复合型人才“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市场本位 英语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接踵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许多毕业生不约而同地把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求职的敲门砖。然而,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摆脱学科性的束缚,怀揣英语四六级证书的毕业生具有的仅仅是通用英语的基础,并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资料阅读、翻译、交流、谈判的实际能力,因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校是否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语言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积累信息的主要工具,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是国际交流合作中主要使用的语言。英语人才是国与国学习、交流、合作、发展的桥梁,因而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他们一方面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另一方面应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具有使用英语作为工具在专业领域施展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因此,探索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为经济建设输送应用型人才,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二、基于市场本位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分科英语教学,体现英语的工具性

英国文化委员会进行了一项名为English 2000的大型调查,将问卷发至9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名英语教学专家。统计发现,90%的英语教学专家认为,21世纪英语教学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变化将是:“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起来。”(刘润清,1996)

外语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就是分科英语,它的理论基础是国际上流行的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法,其理论核心是:“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来进行,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率往往会大大提高。”同时,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呈多元化趋势,分科英语教学的实施无疑迎合了市场的需求。语言学家刘润清(1996)认为单纯的英语学习内容对大学生的智力构不成挑战,因此教学目标不应单纯设立在提高英文水平上,英语学习首先是吸收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语言。高校外语教学应以学科知识为主,语言回归其工具性,这样的学科英语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也是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

2.面向市场的学生分层次管理与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实事求是,对于基础还不扎实的学生,还是要先从基础英语学起,逐步介入专门用途英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应在听说等基本能力方面无休止地操练,而应当尽快让他们进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学习。就学校而言,对于一般性的院校,基础英语教学可以多一些,专门用途英语作为选修;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该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的方式(张尧学,2002),也就是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搭建分层次实施分科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块。

①学生分层

新生入学即参加英语分层考试,根据综合成绩进行排序,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按比例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培养要求。

②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两类,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以学习基础课程为主,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选择学科英语拓展课程,发展英语应用技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3.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分科英语教学教师队伍

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需要培养一支特别的外语教师队伍。他们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面向市场的教学转型。教育部在《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指出三十多年来,我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对外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需要外语服务甚至“外语生活”。蔡基刚(2010)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一个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英语实用能力”和“个性化”构成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当今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供给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就语言教学目的而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面向市场的教学转型不可避免,语言学专家刘润清(2010)预料,几年之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就是走专门用途英语的道路。

然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自身在学校学习的课程是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语言学等。要开设专业英语如金融英语、科技英语、工程英语等这些教师自己从来没有学过的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有相应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基础,更需要有充分的专业背景知识。因此,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培训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及市场的新需求,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把握市场动态,紧跟专业发展。

4.挑战传统教材编写理念,编写适应市场需求的分科英语教材

外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遵循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内部规律,还要适合社会和世界大环境变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英语教材通篇的社会、文化、历史主题已经日益显现出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轨。大学英语教材只有挑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受到当今市场和毕业生的欢迎。面向市场与就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需要突出实用性与工具性,注重内容性和任务型。

5.建立侧重应用能力、面向市场的仿真型综合评价体系

研究表明,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学结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法通常采取终结性评价,把测试成绩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唯一评价基准,无疑将教学导向了应试教育。因此,要改变过去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侧重应用能力、面向市场的仿真型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以及英语的交际作用和专门用途。

两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于测试中,各占一定的比例,形成最终成绩。面向市场的仿真型综合评价体系的引入,使教育评价从单向转为双向,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的整个过程,充分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和步骤,了解学习内容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高校培养的英语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市场本位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实现分科英语教学、面向市场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管理与课程设置、建设高素质的分科英语教学教师队伍、编写适应市场需求的分科英语教材和建立面向市场的仿真型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如何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模式。这一模式无疑将对深化大学英语改革,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LE还是ESP,论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

[3]蔡基刚.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的因素分析[J].外语研究,2010.

[4]刘润清.世纪的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5]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外研之声,2010.

[6]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

项目依托: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成果,项目编号JRSHZ-2014-03020。

上一篇:英汉主语思维差异与阅读理解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