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生命的高度俯看摄影

时间:2022-07-30 05:46:53

站在生命的高度俯看摄影

因为工作关系,以及做介绍外国通讯社照片专栏的缘故,自己每个月都会把路透社和法新社照片粗看精选一遍,因此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就视觉效果而言,抓人眼球的照片大多来自路透社。像人的性格各不相同,通讯社也一样,路透社很多摄影记者特别注重照片的艺术性,在拍摄新闻时,相较法新社摄影记者,普遍更倾向采用各种技巧与技法,一个直观结果是,这样的照片显得很好看,仿佛第一眼美女。

但评价一张照片,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是不够的。尤其对于纪实和新闻摄影而言,花大力气关注其中的美与技法,无异于买椟还珠,因为这类照片的最大价值,往往是通过独特瞬间中所体现出的意义与情感。

卡蒂埃・布列松曾说,一张好照片是在拍摄者的眼睛、头脑和内心三点成为一线的时候产生的,就像射击时通过准星瞄准靶环,这三个参与拍摄过程的器官各有所指。所谓眼睛,其实是说形式结构;头脑,指代的是内容意义;而内心,应该就是情绪情感。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所有好照片的实质,都是形式、内容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情感表达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是一张照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是这张照片是否动人的关键。拍好片也如烹小鲜,评价照片很多标准中有一条就是要有味道,就像做菜一样,无论火候好坏,菜品高低,味儿起码要先飘出来。很多好照片,好就好在热呼呼的有味道。而更多照片,无论在形式上怎么折腾,让我们感觉也是凉的,大致就是因为其中缺少朴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形式求美,内容求真,情感向善,摄影作为反映现实世界和我们内心的非线性倒影,有着同样的真善美的追求,新闻摄影也不例外。如果把新闻摄影看作一个三棱锥形状的高山,真善美就构成了它的三个山坡。每名摄影师都选择适宜自己的山坡,沿着各自不同的起点和路径攀登,有的对形式比较敏感,有的爱探究意义,有的喜欢人情味的感动。虽然每张照片的真善美含量比例各不相同,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终点目标,向往着同一个无限风光的顶峰,渴望拍出张照片,真善美的浓度勾兑得恰到好处,形式内容情感三者达到完美的融合。

我也是这座大山上努力攀登的一员,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路径。每个人都有最初的师承,给我最多教益的,还是摄影处于青壮年时代的那些大师和他们的作品,那时的照片因为摄影者内心的坚持或者因为器材的限制,虽然非常简单,却静水流深,穿越百年,依然动人。

新闻摄影的任何照片,都不仅是美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的故事。瞬间的把握和初级的技巧以现在的摄影技术发展来说越来越不成问题,单纯技术之外的东西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新闻摄影作为摄影门类的一种,也要服从摄影大的准则,站在摄影的高度俯看新闻摄影,站在生命的高度俯看摄影。

摄影很难,摄影也很容易。最初,仿佛我们看到什么就能拍到什么,经过很久后才明白,其实是我们想到了什么,才看到了什么。所以我把温情放在摄影师应具备品质的首位,把情感放在一张照片的首位。最终,是我们的情怀,决定了我们的想法和眼光,进而体现在一张张照片的定格中。

至于新闻摄影的前途问题却是一言难尽,其中包含几个方面,这个产业的前景,摄影记者群体的前途,以及个体的追求。前些天曾经与担任路透社中国区首席摄影记者的王身敦先生交流,他辞职后从事自己的纪实摄影项目,笑言在讲座时展示完自己在通讯社的作品后,会补上一句:“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个人认同的照片”。每名摄影师都有自己的追求,除此之外,在新闻摄影行业,随着手机拍摄与网络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便捷,职业新闻摄影师面临着大众摄影群体的挑战。很多媒体机构和摄影师也无法拒绝流媒体的诱惑,越来越多地尝试使用多媒体形态展示新闻事件。

而新闻摄影作为产业,除了按自身的逻辑发展,同时面临着电视媒体转播的巨大挑战。随着超高清电视信号的发展,我甚至设想,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摄影图片机构也会成为摄像转播信号的客户,除派遣摄影师去现场有计划和目的拍摄外,平面媒体所需的竞技图片同样可以来自转播的视频截图。

这对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记录已不能成为摄影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以何种方式去定格那些摄像流程所无法表现的情感与瞬间,让习惯了实况转播的观众目光能够在一张张静态照片上停留,进而记住,这成为未来新闻摄影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欣慰的是,摄像与摄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摄像更工业,摄影更艺术。摄像的产业化、工业化和程式化可以无限近甄完善,但小巧相机由操控者视角细微变化即能带来感觉的改变,那些一图胜千言的魅力,永远无法被替代。

摄影的未来不是在某一天让我们目瞪口呆地戛然而至,而是伴随着我们的努力一步步呈现。虽然有歧路有挑战,但新闻摄影从业者只要不固步自封、顾影自怜,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发现了解面对围绕着新闻摄影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通过群体和个体在不同层面的努力和探索,消解外界摄像的冲击,迎来自身的转变发展,新闻摄影的未来就不会只是一个梦。

上一篇:野兽派绘画风格对当代影像艺术的启示 下一篇:防盗专家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