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30 02:50:25

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的体育公共服务内容的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为缓解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这个问题,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体系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对参与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人群活动的现状,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公共服务的资金状况以及对政府政策的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内容体系它包括了体育健身的服务、体育指导的服务、体质监测的服务、体育活动的服务、体育咨询的服务,这些在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中都存在着问题。

2.高校体育公共服务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学生和居民对健身设施的满意度差,经济收入状况也会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段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缺少高校与社区之间的体育资源共享机制。

关键词: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现状;有效对策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根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是公共服务,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应需要“政府和私人或非营利团体和组织合作,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因此,通过利用公共资源参与运动生产某大学的公共服务模式,用来满足公民最基本的体育需求以及缓解体育公共服务供应,可以说是大学的工作,这项研究对高校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文献综述

1.2.1 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定义。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政府改革的核心价值观,体育公共服务的意思是提品和服务的行为。本身就是以高校为主,利用现在有的体育资源的前提下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用来得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公众和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总称合并称为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服务行为。

1.2.2中国学者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张立方在《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实证问题的研究》中建议:怎样有效地整合公立学校的体育资源,改善高校体育的效率的公共资源,刺激健康的投资和消费,成为了面临的学院和大学的一个新课题体育公共服务。[1]贾文彤在研究中指出,现在高校体育方面的经费来源有三种渠道:第一种渠道是来自于高校自身的直接拨款;第二种渠道是依靠社会和个人,最后一种渠道是来自于企业捐助。[2]

综上所述,中国专家学者站在了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体系的现状,暴露出我国全民健身的局限性,参与健身的人数量少且分布不均等。高校体育活动发展必然会向着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去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河南省内高校作为调查对象,以这些学校的体育管理人员、在校大学生、校外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福建师范大学的电子阅览室查阅、CNKI、维普期刊网体育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18篇,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为本文研究提出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通过当面交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有关专家访问,了解目前高校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

2.2.3 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共发放居民调查问卷360份,回收354份,回收率为98.3%,有效问卷347份,有效率为96.3%。本次调查的新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情况全部录入了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公共服务的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要求它,包含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和人民的6项基本权利有高度的对应,即生命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工作与资产的权利和其他权利在此基础上,确认该大学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

健身设施的服务:基于高校为人们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健身设施。

健身指导的服务: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科学健身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科学健身水平。

体质监测的服务:构建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健康监测和跟踪落实,让市民注重健康和健身。

体育活动的服务: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各种群众组织,各类健身活动的公民。[3]

由于高校学科发展的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学校采取适合本学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各有特色。

3.2 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

3.2.1高校体育公共服务资金渠道单一。通过研究发现,体育上的资金大多都依赖于政府拨款,而政府拨款的力度不大,单在这一项来说,大部分资金都是有学校来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赞助、市场化模式来筹集的资金很少,由此看出资金投入力度跟不上导致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不能高校有力的进行。

3.2.2经济收入状况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制约。高校体育馆首先满足学生的锻炼需要,然后才会对居民开放,随着大学的扩张,学生的逐渐增多在高峰阶段甚至很难满足学生自身的锻炼需要,还有就是很多高校在新区离居民居住区较远,很多居民也无法体会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便利。

3.2.3 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年龄阶段分布不均匀。从年龄阶段来看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大多在25岁以下的和60岁以上的,25岁以下的社区居民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段,平时课业负担重,就会通过体育锻炼去缓解压力。25―45岁的人在社会中忙于工作和家庭,在这种事业和家庭压力下就很少去参加体育锻炼。45―60岁的人家庭和事业相对趋于稳定,逐渐认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就会慢慢增多;60 岁以上年龄段的人们由于身体正在处于下滑期,适当的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延缓身体机能的衰老。

3.2.4 缺少高校与社区之间的体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多样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内容的构建中,高校缺少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无法在场地和体育人才上形成资源共享,这就让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处于一个独立的状态而无法更高效的利用起来高校和社区之间建立的有效对话沟通平台还不够成熟。

3.3 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对策

3.3.1扩大体育公共服务资金的来源。随着目前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可以利用学校里现有的健身设施、场地、与权力,多举办一些活动,政府要鼓励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也要鼓励更多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营,来扩大资金的来源。

3.3.2创新服务机制,扩大高校体育公共服务。高校可以通过宣传,让高校附近的居民和学生知道场馆开放的时间、提供价格优惠的方式,向社会推广体育公共服务。高校应该创建新服务平台,提高场馆服务水平,实现科学管理,缩小运营成本。比如说上海的机电大学体育公共服务数字平台建设,很大程度改善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4.建议

4.1提高社会居民健身意识,通过宣传让附近的居民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定期举办适合社区居民参加的体育方面的活动,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从而慢慢的提高健身意识

4.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资金以学校为主体,政府社会为辅,政府发行的体育彩票所得资金也可用于建设高校体育公共服务。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的帮助,积极参与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事业。(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立方,高校体育公共服务实证问题的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

[2]贾文彤.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9.

[3]王美红,高校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障碍及对策措施[J],2011,(2):271.

上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研... 下一篇:文学角度看日本人的耻与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