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思想品德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时间:2022-07-30 01:06:59

搞好思想品德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初中思想品德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课。活动课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既是活动课教学目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如何使活动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最具人性化的学科,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任务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服务的。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会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引领学生的行为成长、思想成长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平等、相互尊重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活动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才会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教学活动才有成效。所以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可以抛开顾虑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我也努力使学生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要由“一言堂”变成“百家争鸣”,就要求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学生要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改变被动接受的习惯。我们要做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呵斥,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享受快乐”的课堂提供了保障。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课,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在讲八年级《同学・朋友》这节课时,我在尊重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广泛采纳学生的意见,设计了四大板块:名言妙语、故事沙龙、交友导航、心语心愿。在“心语心愿”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夸一夸:他们为什么受欢迎?”这一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充分感悟怎样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谊;然后通过男女同学互致一封信,升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互相尊重和宽容来表达友谊之树常青的共同心愿。

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动”起来

在活动课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去查阅图书、报刊文章或上网搜集资料,进而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为此,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览室或上网去查阅所需要的材料,并指导他们整理资料和做好笔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此外,在搜集资料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还以《同学・朋友》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学生课下劳动的成果。其中,学生以抢答方式表达的以“友谊”为主题的名言妙语,由学生代表朗读的《男生・女生》的散文诗等都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尤其是学生课下精心创作的小品“如此朋友”,更是锦上添花,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活动课不但是“学优生”的专利,更应是全体学生活动的乐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为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比如,上台讲“友谊故事”的四个学生,并不是平时表达能力很强、演讲很棒的学生,而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在活动中,教师要多为这些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迈出挑战自我的第一步。这不仅是学生的收获,更是我们为人师的收获。

五、让学生“动”得真实有效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宏观控制和微观指导,使学生“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真实有效。首先,教学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指活动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活动的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接近。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等,都是教学活动内容生活化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深刻的体验,潜移默化地使其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得以升华、内化。其次,活动课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做必要的指导,在课堂上做适当的点拨和小结。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讲求动静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再次,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课堂上学生该说什么都是事先安排和设计好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没有个性也没有差异,这样的课堂看似“完美”,其实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六、让学生“合”起来“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社交能力。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启发、相互讨论,都会将另一些学生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这样一个知识不断生成、不断建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要比传授性教学更受学生欢迎,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活动课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要上好活动课,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大胆地放手,让全体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积极地“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谈班主任的赏识艺术 下一篇:浅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