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发展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研究

时间:2022-07-30 01:00:29

保定发展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研究

内容摘要: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其建设低碳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具有特色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体系 创新模式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并已形成了完整低碳城市的产业集群,“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全方位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也将以独具特色的“保定模式”助力全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保定市具体实例进行相关分析。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市与上海市共同入选首批试点城市;同年4月,WWF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的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保定市在助力中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008年12月24日,保定市政府正式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低碳保定”的建设正式启动,“中国电谷・低碳保定”成为保定新的城市名片。

保定创造了两个“低碳”第一:一是2008年12月24日,保定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与此配套的《保定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草稿)也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保定市发改委联合制定完毕,为首个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的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文本,标志着保定城市发展步入了以能源节约、新能源推广应用和碳排放降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模式;二是在河北省2009年年初公布的2008年经济发展统计报告中,保定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速,均首次位居河北第一,其中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增速高达40%。2010年6月11日,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技术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拥有最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之一,成为世界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中国赞助商,同时也是首家可再生能源公司赞助商。目前是保定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提升保定城市品牌的最佳时机。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从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到新兴的新能源产业,从培育、壮大低碳产业到“低碳城市”建设,保定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陌生到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一个由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碳研发技术体系的构建,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

虽然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对低碳经济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却很少。鉴于此,本文将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准确解读,对各类政府政策目标进行权衡,在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的基础上,对于加快具有保定特色的低碳经济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及对策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从而让保定成为中国城市的“低碳标本”,以“保定模式”助力全国乃

至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

特色低碳产业体系的发展

(一)发展低碳经济具备的基础

2006年,保定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依托保定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础,培育以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大产业体系,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保定-中国电谷”建成占地25平方公里、产值超千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低碳经济,保定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唯一的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中国电谷”。

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保定市积极实施中国电谷发展战略,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围绕打造“中国电谷・低碳保定”,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积累起较强的产业集群优势。保定市把太阳能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全力推进“中国电谷”建设。保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了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高效节能、新型储能、电力电子器件、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七大产业园,统称为“电谷”。保定市“太阳能之城”建设和“中国电谷”建设相互依托、互为促进,一个是产业支撑,一个是成果应用,相互借力、良性互动。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技术,建设中国电谷、低碳城市,保定具备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应用的领军城市的基础与实力。

(二)发展低碳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

保定可充分发挥中国电谷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优势,2007年,保定市政府实施“太阳能之城”建设,2008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打造“中国电谷”、“华北轻型汽车城”和“低碳保定”城市品牌,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努力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由被动接受京津辐射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今天的保定,绿色能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拥有国内首个集五星级酒店与光伏电站于一体的中国电谷大厦。保定将以低碳经济为主导,加快构建具有保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保定市将继续发展壮大光电、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6个分支体系及大力推进“太阳能之城”,从2010年1月陆续启动的一批项目中不难看出保定提速“中国电谷”建设的势头。在此政策的基础上,保定将着力打造“中国电谷”,加快壮大低碳产业,尽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主导突出、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宣传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强力推介“中国电谷”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发展低碳产业解决的是经济增长点的问题,而建设低碳城市则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

(三)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新构想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现代装备制造业将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因此,大力发展以“中国电谷”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工业,着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是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目前,在“中国电谷”的影响带动下,保定已基本形成“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的产业发展格局。

保定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及正在加速崛起的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前沿阵地,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京津地区相比,具有资源成本优势;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具有市场和区位优势。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其中,光伏发电产业:以扩大多晶硅电池生产为主,整合并延伸光伏发电的上下游产业,建立完整、闭合的光伏发电产业链;风力发电产业:按照“叶片先行,发展总装,完善配套”的思路,扩大生产规模,引进风电总装项目,实现风力发电装备国产化,形成较为完备的风力发电产业链;输变电设备产业:大力发展变压器及相关产业,建设中国知名电力自动化产业集团和世界知名电器集团。抓住机遇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进行调整产业结构,瞄准市场发展变压器及相关产业。在高新区建立高效节能产业园:以重点发展高效节能产品为目标,立足优势加快技术引进和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新型储能产业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锂电池及其填充材料,太阳能专用蓄电池、风力发电蓄电池开发。除了以上新能源产业以外,可谋划一批“绿”字号产业来构建低碳产业格局。如发展低碳高产出的电子信息(软件)产业,全力打造电力电子产业集群、高频产业集群、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加快网络游戏、动漫等创意产业的发展,推进高新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低碳科技服务业、低碳旅游业等优势服务业。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发展的轨迹是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保定市把“低碳经济”理念植入城市发展新思维,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中国电谷”的同时,努力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大力开展以“煤改气”为重点的“蓝天行动”、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碧水计划”和以绿化为重点的“绿阴行动”,加快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完善清洁生产机制。在加快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始终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努力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走出一条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策略

(一)整合特色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和经济链

正确处理好发展企业与发展产业的关系,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升区域经济的规模。一是培育特色产业。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重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这些产业。二是兴办龙头企业。要围绕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建基础、创特色、扬优势、打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雁”作用。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政府要切实做好园区特色产业的规划、协调、指导工作,进区企业必须坚持以园区产业有一定的关联度,或配套延伸的产品为主,依靠园区载体,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二)加强产业治理,促进产业有序竞争

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产业自律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中介服务作用。首先是人才培训服务,产业协会要为产业的发展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加强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集成和传递信息;其次是技术服务;最后是信息咨询和市场开拓服务每个产业协会都要加强产业自身建设,形成产业文化,打造产业品牌,宣传产业信条,提高产业声誉。三是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形象品牌作用。引导同产业企业间的协作与配合,协调产业内部会员之间的关系,减少和避免不计成本、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后果,避免同产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形成整体对外、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产业名优品牌

品牌不仅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形象,还是一股巨大的竞争力。因此,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响地方特色民营经济品牌,才能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地方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得到加强和发挥。

(四)培育科技人才,提高技术创新效益

人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是成就企业技术创新的要害因素,是创新机会的主要发现者、执行者和新技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高素质与相互合作是保证创新迅速形成新的综合生产力、获得创新最大效益的必要条件。

(五)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首先,在产业发展布局上要突出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强调控,避免产业趋同,区域内无序竞争。其次,在资源配置上要围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措施吸引资金、技术、人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提高整体竞争力。第三,加强引资引智工作。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实现快速增长,培育一批市、省级私营企业集团。同时,要借脑引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姻,实行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不断推进优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创新。第四,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文化。加大区域特色产品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产品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2.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3.冯之浚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2009

上一篇:我国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要素计量探析 下一篇:浅析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