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高考题多解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10:10:42

由一道高考题多解引发的思考

高考复习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会了发散性思维,在解题中就能全面考虑问题,沿着已知条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高效复习的目标。

本文(2010全国卷1理数、文数)(16)题为例,分析一题多解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旨在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习惯。

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BF=2FD,则C的离心率为____。

命题意图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第二定义、平面向量知识、向量共线的坐标运算,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本题凸显解析几何的特点:“数研究形,形助数”,利用几何性质可寻求到简化问 题的捷径。

点评 本解运用了向量的数量积与运算律,简明、快捷、易懂。有关圆锥曲线中的离心率问题,如果没有给出c和a,则要结合章节知识得到c和a的齐次方程,从而得出离心率。

解析4 由BF=2FD,可知|BF|=|2FD|,|BF|=a+exB=a,|FD|=a+exD,代入上式得,xD=a2e,xF=23xD, 所以23×a2e=c,所以e2=13,即e=33。

点评 向量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利用向量可以使几何关系与数量关系相互转化,思路清晰,过程简捷。

解析5 设∠BFO=θ,则cosθ=ca=e,由BF=2FD,可知|BF||DF|=1+ecosθ1-ecosθ=1+e21-e2=2,解得e2=13,即e=33。

点评 运用本解法要求对圆锥曲线的统一方程较熟悉,使解法更迅捷。

练习

1。斜率为1的直线l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

2。椭圆x225+y216=1的焦点是F1、F2,椭圆上一点P满足PF1PF2,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P点有两个 B。P点有四个

C。P点不一定存在 D。P点一定不存在

目前,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已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更应强调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便解决高强度低效率的复习弊病。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赖以产生的数学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数学教科书的知识、结论、思想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道题目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解答,平时做题不应只着眼于做出这道题,而要尝试用多种解法来解答。尝试从多个角度去解题,可以拓宽思路,在遇到其他类型的题目时更会有意外收获。

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我们要密切注意每种解法的特点,善于发现解题规律,从中发现最有意义的简捷解法,研究题中包含的知识点与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多方向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新课改高中数学模块化的教与学 下一篇: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