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时间:2022-07-29 09:24:07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摘 要】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德育应从小抓起,从家庭、学校、社会开始,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初步成型。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但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农村教师压力倍增。如何搞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留守儿童监护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一是隔代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二是委托监护。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就形成了委托监护。三是无人监护。无论是哪一种受监护的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笔者的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三、关于提高农村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坚持“学”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2)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掌握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经常与外出务工者协商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鼓励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网上聊天,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定期给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学习情况,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家长把务工情况告诉孩子,使其安心学习;利用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与留守学生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从整体上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以便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3)对留守儿童进行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不少农村学校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学生遇到心理问题,通常由班主任、教师依赖日常经验加以解决,缺少专业化的心理救助,因而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一时无法配备,也应组织附近学校的心理教师或卫生系统心理咨询师进行走动心理辅导或电话(互联网)心理辅导。同时,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疏导常识的培训十分必要,以便能够很好地配合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4)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学校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自强班”、“留守儿童家庭服务站”、“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动员和组织学校教师、妇联、“五老”志愿者等担任“家长”、校外辅导员,建立健全老教师校外辅导网络,定期与学校、家长沟通联系。广泛开展“手拉手”、“幸福快车”等关爱帮扶活动,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通过少先队“手拉手”行动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服务留守儿童。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地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营造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并不断壮大。思想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德育应从小抓起,从家庭、学校、社会开始,使他们的道德观念初步成型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已形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就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从而更自觉、更稳定、更持久。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使留守儿童成为学生学习队伍中的榜样。

上一篇:语文教师在初中课堂上的地位与作用定位 下一篇: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