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王的演讲》看人性与权力的对等

时间:2022-07-29 07:33:29

从《国王的演讲》看人性与权力的对等

[摘 要] 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向我们讲述的是英王乔治六世如何在一位民间治疗师的帮助下,克服口吃顽疾,成功发表演讲的故事。影片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它还原了一段历史,更在于它阐释了人性和权力对等这一主题:掌握权力不是意味着走向专制,而是意味着承担责任,学会平等,意味着人性的回归。

[关键词] 《国王的演讲》;人性;权力;平等

著名导演汤姆•霍伯执导的电影《国王的演讲》包揽了第八十三届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影片之所以胜出,除了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影片本身紧贴历史的时代背景,更是因为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实、脆弱、充满不安全感的国王形象和一个淡定、从容、不卑不亢、始终坚持平等的民间医生。在影片里,处处都流露着人性与权利对等这一主题。

电影情节取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历史。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曾有婚史的辛普森夫人,在执政仅325天后退位,成为温莎公爵。继任者是他的弟弟,从小怯懦、口吃的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当影片中的老国王对他的儿子说起:时代变了,从前的国王只需要骑在马背上,现在却需要对着麦克风像一个演员那样争取他的臣民时,乔治便在这种国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召唤下,开始了与口吃的抗争。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为了克服顽疾,国王不得不放下身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接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这是一条需要具有披荆斩棘的勇气的道路。但是,无可否认,国王成功了。影片最后以国王了一场令全国人民激情洋溢、热血沸腾的精彩反战演讲结束。

乔治六世的那次讲演,的确是很成功,很精彩的。当年的英国《星报》曾这样写道:“国王的嗓音非常深沉,词句流利清晰。毫无疑问,乔治六世的演讲打动了每一个听众。”那么,乔治六世的口吃是怎么治好的呢? 这要归功于一个名叫莱昂纳尔•朗格的澳大利亚人,即影片中的“民间医生”莱昂纳尔•罗格。到底这位莱昂纳尔做了什么使得一位国王至少部分地恢复了他的言说能力呢?

一般而言,口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一种生理疾病。而如何探到一位国王的内心,打开他的心结,如何建立一种信任平等的关系,能让国王放下身段敞开心扉,正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头,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根据乔治六世自己的讲述,小时候的他是个左撇子,而且膝盖外翻被严重纠正过,所以他的奶妈对他的态度非常恶劣;又因为口吃,家里的成员,包括他的哥哥和父亲都对他进行过嘲笑并表示过不能容忍。这种创伤,从小就伴随着他长大。为了纠正他的口吃,乔治尝试过很多的方法,接受过很多的治疗,但都收效甚微。因此,当乔治最初在夫人的劝说下来到莱昂纳尔•罗格这里,来这位“民间治疗师”的诊所时,乔治六世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甚至是很抵触的。况且,这位治疗师不亢不卑的态度和他那奇特的,甚至是不顾体面的治疗方法,也让乔治大为恼火。他们吵翻过不止一次,乔治不止一次愤然离开。但是乔治又一次要离开的时候,录音带里那个在莫扎特激越的音乐的伴奏中的男人的坚毅流畅的声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当思想放松,放开胸怀,我们的行动就会变得更为灵敏,让我们更为勇敢!”深深地震撼了他。那是乔治自己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发出来的声音。乔治从没想过自己会说得那么好。他是国王,他需要发表这样激越、流畅、鼓舞人心的演讲。于是,在国王责任感的召唤下,乔治又心甘情愿地回到了诊所。在医生的指导下,乔治进行运动加强呼吸、放松嘴部肌肉、加强舌头力量、绕口令等机械训练,并且进步很快,可心理障碍依然,于是,治疗师除了让病人作出各种“不顾体面”的肌肉放松的训练外,还故意激怒病人,让他发火,让他骂人。接着观众们就在银幕上看到了这位“史上最庄重的国王”,在骂人的时候脏话成串地飞出,骂得十分在行,居然还一点都不结巴。正因为如此,该片在美国上映时,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R级,也就是限制级,即17岁及以下年龄阶段的孩子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人陪伴才能观看。经过这样的魔鬼训练,效果就出来了。圣诞的时候,乔治发表了一次演讲,演讲虽然说不上完美,但谁都看得出来他取得的惊人的进步。笔者认为,对乔治六世的真实地还原,正是该片突出人性的一个体现。没有人在所有的环境和场合下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说,没有一个不会说脏话的人。只有把人物在各方各面的实际的东西塑造出来,人物才是立体的、真实的、可信的,才会让观众从心里接受,从而去感受他所感受的一切。

就权力而言,乔治是公爵,是国王,他是高高在上的,在公众面前,他又是一个对演讲充满了畏惧的并不算成功的演讲家,在医生的治疗室里,他又是一位自尊心容易受挫而有时表现得粗暴的口吃患者,在父亲和哥哥面前,他是一位谦卑而又怯懦的儿子和兄弟;在妻子面前,他是个略显暴躁但不失风范的好丈夫,而在两个女儿面前,他则是个会讲故事并且跪在地上装小动物逗孩子开心的爸爸。他是真实的,是人性的。他尽管口吃、易怒,却有勇气,有担当。他极力劝阻爱德华与辛普森夫人的婚事,并提前预见到了纳粹德国的危险性,向兄长提出警告。在即位后,他也表现出了一个国王应有的庄严慎重,他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乔治的形象是丰富的、是立体的、是多层面的。影片的成功就在于它不是把乔治仅仅当做一个国王来塑造,而是一个人,一个和平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和挫折的人。

影片对另外一位主要人物,那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矫正师的塑造,也是延续了对乔治的塑造,尽可能地来突出人物的真实和人性。矫正师是个从容镇定、不卑不亢的家伙。他知道物理治疗只是辅助,心理治疗才是根治口吃的关键所在,所以,他利用自己的不拘一格的医术、敏锐的洞察力、循循善诱的交流能力以及自尊的品格治好了其他医生无法治好的顽疾。从治疗的一开始,他就坚持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国王对话,并绝不屈从于国王的个人喜好,最终,他不仅治好了国王的顽疾,还和国王成为终身的朋友。影片中当约克公爵夫人第一次来到医生的寓所,也就是他的治疗室的时候,公爵夫人出于礼貌,对他的寓所稍加赞扬的时候,矫正师答道:“人能安贫就是富”。这既表明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表明了他安于现状的一种生活态度。当公爵夫人表示这位将要来治疗的患者不是一般人,希望治疗师能到他们那里为患者治疗的时候,治疗师却不卑不亢地说:“我的地盘,我来做主(my game,my turf my rules)。”最后公爵夫人明确告知病人的身份,矫正师却依然坚持:“我需要在治疗室里工作,得到真正的信任和平等对待,不能有例外。”王室的特权和要求在治疗师这里被否认了、被拒绝了。影片中另外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就是治疗师如何来称呼他的这位特殊国王。当矫正师提出要坚持平等的关系,像家里人一样,用“伯蒂”来称呼他尊贵的病人,病人表示提出抗议并且认为如果他真能和治疗师一样的话,他就坚持待在家里,而不会去为他结巴的事到处寻医问药了。矫正师坚持:“我不会用别的来称呼你了。” 此外,治疗师也不许国王在诊所抽烟。当国王告诉他,那是他以前的医生建议他这么做的,以此来缓解他紧张的情绪,医生则直言:“ 那是一群官方的笨蛋!”

矫正师一直坚持,能打开心结,消除恐惧,恢复患者的自信,是战胜口吃的关键的一步。尽管,他从一开始就得到警告,不许和国王谈论隐私,不许和国王探知早年的事情,但是,他还是想方设法地去争取国王的信任,去引导国王敞开心扉。矫正师说“没有小孩生下来就结巴的。”“想事儿的时候结巴吗?”“自言自语的时候结巴吗?”他甚至和国王赌钱。对国王对他做的那些不信任,甚至是不屑的评价,他也是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当然,他的分寸掌握得很好,他一边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一边又尽力不让自己显得咄咄逼人。他的尊严体现得内敛、得体,而丝毫没有挑衅的感觉。治疗师通过自己的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和国王在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了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他们之间有对抗也有妥协,有抵制也有合作,有竞争更有分享。

这是一部讲述平等的影片,正是这位看似普通的矫正师,用自己的从容、尊严、幽默和智慧,唤起了国王平等待人乃至待己的感觉,唤醒他人性中柔软而又自然的一面,唤起了他恢复语言流畅、自然表达的能力。

《国王的演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真实地塑造了国王和医生两个看似不太相关的形象。国王,并不一定是非得塑造成为“高、大、全”形象。成为国王,并不意味着就要走向霸权,相反,它意味着更多责任的承担,更多平等意识的培养,更长、更坚定的人性回归的过程。国王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问题和感受。而医生,一个普通的平民,也不一定就要塑造成对权力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平民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主张。影片不仅还原了一段历史,最重要的是它还原了两个最真实的人物,并且,把对历史的还原与这两个人物之间治疗互动的过程完整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国王战胜口吃的惊人毅力,也看到了他对自己担当国王这一伟大角色的心理认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曹劫.“口吃国王”用演讲拯救英国[J].中外文摘,2011(07).

[2] 崔卫平.向陈凯歌推荐《国王的演讲》[N].经济观察报,2011-02-21.

[3] 苏宛.《国王的演讲》:小格局里窥见大历史[N].文艺报,2011-03-18.

[4] 王传涛.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启示[N].人民日报,2011-03-15.

[作者简介] 陈晋华(1978― ),女 ,陕西榆林人,榆林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上一篇:浅论影视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失声的一群:历史正剧中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