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说 立波秀》的语境与地域文化错位

时间:2022-07-29 06:23:40

《小崔说 立波秀》的语境与地域文化错位

《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和《壹周立波秀》主持人周立波,在各自的脱口秀节目中颇具人气,但在2012年国庆黄金档期间,他俩在共同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小崔说 立波秀》中的表现颇受诟病。笔者认为,除搭档主持方面的经验与驾驭能力不足之外,这档节目还有语境错位与地域文化错位的问题,并与对即兴效果的迷信交织在一起。

语境错位

在搭档脱口秀这种言语交际形式中,两位主持人在说话人与听话人角色的轮换过程中,其实需要保持不间断的顺应与关联方面的努力,一方生成话语,而另一方需要同步进行话语的理解即进行最佳的话语关联,保持双方在同一个语境假设环境下形成交际意图一致的效果。但是,在《小崔说 立波秀》中,双方在话语上的关联度极低。

这一方面表现在双方很难保持在同一趋同的认知语境之下,虽然进入了交际的过程当中,但各自很难维持对话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反而在他们各自的《实话实说》和《壹周立波秀》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单一主持人脱口秀节目中,话语的顺应与关联主要是在主持人与观众之间进行,随着交际的推进,对应节目的观众适应了主持人的言语风格,他们就很容易获得认知效果,这是一种单纯的话语生成方与理解方之间的努力,而在《小崔说 立波秀》中,它变成了三方之间的努力关系:崔永元——周立波——观众。前两者还需要不断互换主体角色。一旦主持人之间在某一个话题甚至某一句话上无法进入同一语境,那么话语间的相关性就中断,自然无法形成最佳关联。

这样的低关联度几乎贯穿整个节目。其中“益友损友”一集中,让观众现场在各种颜色的纸上写上自己的寄语,并从观众台一直撒到舞台中心,崔永元和周立波分别从中随意挑选一些当众读出来。此举形式可嘉,但在这样的环节中,两人几乎没有针对对方念到的纸条内容进行话语反应的意识与行为。

而另一方面的表现是更为直接的中断,即在节目环节中,崔永元与周立波经常采用轮番登场形式。一方主持时,另一方到台下观众席中就座。这种形式只有当双方依然保持话语的关联性时才能发挥它的灵活性,如果将其弱化为一种“中场休息”或者“候场”,那么就从形式到内容上切断了主持人之间的联系,造成语境的彻底互不关联。

地域文化错位

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与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立足于完全不同的两种地域文化,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有较强的京派文化风格,将犀利融于温和之中,以传递多元化视角、倡导宽容理解的对话氛围为主。因此有人将京派文化下的京派作家的文化姿态归纳为“中立包容、沉稳宽厚”,认为“京派作家没有海派作家那种狂热、浮躁、歇斯底里的情绪”。①

周立波代表的海派清口则是典型的海派艺术,既有上海方言里的幽默语言,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幽默思维方式。比如他在《笑侃三十年》中说到中国的股市行情:“最残古额就是那些麻雀。证券公司门口那个大屏幕没有红过咯,一直是碧碧绿额。麻雀又不懂得咯,它们以为共青森林公园到了,延中绿地到了,一只只朝大屏幕上冲!冲一只死一只,冲一只死一只。”受海派文化熏陶的上海观众能因此会心一笑,而对不知道“最残古额”和“碧碧绿额”、不熟悉共青森林公园和延中绿地的其他地域观众来说,效果会急剧下降。因此,《壹周立波秀》更受海派文化聚集地观众的热捧,而持保留态度甚至抵触态度的多是其他地域的观众。

地域文化“形成的根源之一是自然地理环境,既然自然地理环境有极大的稳定性,那么地域文化也应该同时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在长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特点,构成了自己相对稳固的发展模式”。②虽然无法否认文化交融的现状与趋势,但是更无法否认它的这种稳定性与长期性,尤其是“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绝对是两种风格”。③所以,当梳着油亮水滑的小分头、穿着得体西装的周立波与不修边幅的崔永元站在一个舞台的时候,其实面对的是如何勾连海派思维与京派思维、如何交融不同风格的问题。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两种文化的兼容度是有限的。在《小崔说 立波秀》中,兼容的代价是周立波面对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更为庞大的观众群体的时候,不得不弱化海派清口的语言特色,收敛其在《壹周立波秀》中得以立足的海派犀利与调侃,而崔永元则在周立波“秀”的影子下,将敦厚沉稳从一种风格退化成一种弱势。

对即兴效果的迷信

话语语境的错位与地域文化的错位问题,又与对即兴效果的迷信交织在一起。崔永元在微博上表示:“太在乎即兴了,少了思考,少了思想,我和立波都拿不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于是说得不疼不痒。”

没有台本,全凭即兴是《小崔说 立波秀》的最大看点之一,但是仅仅依赖一个事先知道的话题,将节目的效果完全交与主持人的现场表现,实际上是过高估计了主持人的随意发挥和现场合作的能力与经验。即兴发挥固然更有现场真实感,也可能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但对于长期稳定的节目来说,大量的前期准备是必需的。要依靠主持人的生活积累或老本来现场发挥,也必须建立在充分的默契与得心应手的现场反应能力基础上。无论是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还是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即兴发挥的成分都很少,甚至这种成分只是一种表象,看起来似乎是信手拈来,但背后必然有精心的策划与准备。

在国庆这十期节目中,两人用的段子大多来自各自的人生体验。以他们的阅历来讲,这个资源毕竟相当有限,要在有限的阅历库中用即兴的方式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必然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观众对于两人智慧交锋的期待,就更是一种奢望。

另一方面,两人之前的节目都是以独立主持模式为主,所以要适应从单一主持到合作主持的转变,需要把握的不仅是话语转换的策略与技巧,还需要有准备的设计与沟通,包括语境的关联性处理、两种文化特色的保留与交融、节目的节奏把握等。要达到默契,没有长期的磨合是不可能的,而这种磨合既需要台上现场表现的磨合,更需要台下充分的交流。而据《小崔说 立波秀》节目制片人透露,国庆这十期节目是在一周内录完的。如此密集的录制时间,即使是美国脱口秀节目开山鼻祖强尼·卡森与爱德华·麦克马洪,也无能为力。过于迷信即兴效果而失去了搭档主持人之间的配合与同步,失去了应有的思想性与逻辑性,无疑是本末倒置。

小 结

《小崔说 立波秀》无疑是一个有价值的尝试,但是这十期节目证明,强强联手的效果并不是将两个优秀的主持人放在一起就能自然实现的,还需要在充分沟通与设计的前提下,解决语境错位与地域文化错位的问题,调整不同语境下的话语关联性,将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有机整合。

注释:

①刘勇 艾静:《京派作家的文化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37页

②刘勇 李春雨:《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35页

③洪烛:《京派文化PK海派文化》,《华人世界》,2008年第2期,第55页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篇:农产品的品牌化之路 下一篇:不花一分钱玩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