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背景材料的运用

时间:2022-07-29 05:09:36

简论背景材料的运用

《纽约时报》记者阿尔比恩・罗斯非常善于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事件的新闻价值全在于通常被称为新闻背景材料的上下文之中。”这位资深新闻人的经验之谈充分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新闻背景材料在挖掘和体现新闻价值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闻背景材料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条件、特定环境等因素所做的一种客观性的阐释,是对新闻主题的一种平衡性的补充,是新闻作品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读者获取更多信息的一种途径。新闻作品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新闻背景材料。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表现力就会进一步加强。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就会更清晰全面,新闻价值也会大大提高。

新闻背景材料的特殊意义决定了它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理论界有一种很普遍的观点:新闻主题起主导作用,占主导地位,新闻背景材料仅仅居于次要地位。起着或补充或解释说明的作用。但这并不表示新闻背景材料不重要。我们知道,新闻价值的大小是由新闻本身决定的。而巧妙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不仅会深化主题。而且会提高新闻的价值。

哪些新闻报道需要变代背景材料。既然新闻背景材料是“新闻背后的新闻”,所以并非每一篇报道都需要交代新闻背景材料。如果该交代的没有交代,读者会感到残缺不全;如果不该交代的交代了,读者会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哪些新闻材料需要交代新闻背景材料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像重大工程竣工、科研成果问世、项目签字仪式等,这类新闻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新闻事件本身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但促成新闻事件的发生有较长的时间。以重大工程竣工为例,其耗资巨大,意义重大,广为关注。理所应当是一条不可漏报的新闻。但其建设工期较长,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都有,我们不可能天天报道,一般都是以工程的某个阶段或竣工作为新闻事件,将工程建设过程作为新闻背景材料进行报道,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不仅仅是工程竣工这一单纯的新闻事件,而是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突出了新闻事件的立体感。

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位置。新闻背景材料并不固定。可以将背景材料放在导语中,同新闻事实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一语点破,有助于开宗明义,增强新闻的价值和吸引力。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吸引力。可以独立成段。放在导语之后、主体之前,使全文眉目清楚。也可以将背景材料用于新闻主题中,用于新闻主题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将背景材料同新闻事实融为一体,既为新闻主要事实作铺垫,又成为新闻事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大多数新闻报道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另一种是根据主题的需要。将背景材料化整为零,灵活穿插,巧妙地运用到关键处,使之同新闻主题紧密结合。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事实及其特点、意义的理解。背景材料还可以用于结尾处。这样可以使新闻后劲十足。使读者回味无穷。当然,也可以在同一报道中的多个位置出现。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1984年11月4日,远在西柏坡的获悉南阳解放的喜讯后,豪情澎湃,夜不能寐,遂泼墨挥毫,一气呵成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一千字述评消息。文章首先以磅礴的气概写道:“人民巨大的成功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4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立即占据南阳。”遂后笔锋一转指出:“南阳古为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产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兵,动员反对王莽王朝的战斗,创建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诞生在南阳一带。”在导语中。既概述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这一新闻事实。还运用了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胡乔木对此是这样评价的:“像《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在古今中外的消息史上,也没有第二篇,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气派、很精练、很自然,把解放战争和中国历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正是反映了我们当时胜利进军中充满了势如破竹的气派。”

灵活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蜻蜒点水”。不要浓墨重彩。新闻背景材料要高度概括。言简意赅,抓住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把需要交代的说明白、说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如果新闻背景材料的篇幅过长,往往会喧宾夺主,失去新闻主体的主导地位。二要紧扣主题,不要“节外生枝”。新闻背景材料是为新闻主题服务的。这就决定了新闻背景材料必须紧紧围绕新闻主题来选择。如果新闻背景材料游离主题,那么再多的新闻背景材料也毫无价值可言。哪些新闻背景材料有用。哪些没用,这需要用我们平时积累的经验来判断。三要位置恰当,不要随便安放。新闻背景材料选择正确,并不能说明新闻报道的成功,还需要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获得成功。新闻背景材料该放在导语中的,却放到了结尾处,这样就会削弱新闻事件的价值;该放在结尾处的而放在了前面。就会冲淡主题。所以,新闻背景材料的最佳位置。还要根据新闻主题、结构布局和新闻事件类型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另外,根据受众的需求,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的报刊拥有不同的受众。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关心程度、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受众,注重回答大多数受众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当地新闻如在本市、本地区报纸、电台上播发。因为受众大都较熟悉。不需要写背景:但在省级媒体或全国性媒体上播报。那就应当交代必要的背景。总而言之,要考虑到读者是否能看懂,对大多数读者不清楚、不理解的内容,我们就要利用背景材料加以说明或解释。尽量让外行人看得懂。内行人不大厌烦。

总之,背景材料一定要与新闻主题有利害关系。背景材料毕竟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与主题无关或用得过多,只会冲淡主题或淹没主题。因此,要善于利用新闻背景,力求窥一斑而见全豹,让它更好地为新闻主题服务。

上一篇:视角新闻写作探微 下一篇:深度报道写作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