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系后的高专院校优化学生管理初探

时间:2022-07-29 04:00:41

设系后的高专院校优化学生管理初探

【摘要】学校设系后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部分权责下放,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力量。

【关键词】优化管理 转变观念 权责下放 榜样力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9-01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逐渐提高,专业门类数量的连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必将日趋复杂,为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管理的民主性,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作为学生管理者的我们,必定要对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因此如何优化学生管理成了我们设系后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就学校的现状而言,正处于一个逐渐从一级管理模式向处系二级管理模式过渡的阶段。原有的一级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 。

一、转变观念,情化管理

有句话说的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话说的就是思想和观念转变的重要性,我认为优化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班主任的管理观念,情化班级管理。

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主任,而观念是班主任工作实践的灵魂。以前,在一级管理模式下,由于许多班主任所处的系与自己所带的班所处的系并不太吻合,这就使其年级观念强而系观念弱。在日常管理中,只能从生活上指导,无法对其进行专业指导,班主任的威信有所降低,并且目前班里学生发生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问题,不仅对班处理还要对系处理,这都使得班主任必须加强系的观念。所以我们要把“只对处负责”的观念转变为“对处系都负责”。同时,在选任班主任时尽量考虑让本系老师代本系班级的班主任。

除此之外,班主任管理观念应从以前的“管理”为主转化为“引导”为主。古人言:善疏则通,能导必安,学生管理也应该以“引导”为主。在二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指导比一级管理更经常和便捷,这就要求班主任的观念应从管理模式到引导模式转变,在从事具体工作中应经常讲我们“提倡什么”,而不是我们“不允许什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让他们明白人生大义、学习任务,认可学校管理,在管理中学习成长。

二、部分权责下放,优化管理

由于学生数量及班级的增加,在一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处对各系、各班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太全面,在管理中束缚了各系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淡化了专业意识,专业化教育管理不强。而且由于处里的管理人员少,工作重心就只能偏重于防御性管理,无论在管理力度上、还是在监控力度上都很难满足学校在生源质与量上同时提高的需求。

而设系后各系相对比较了解各班的实际情况,且管理面积比较小,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此外,部分权责下放后各系也能更好的组织一些突出自己专业特色的活动,如学前教育系可以举办学生手工制作大赛,这就很能突出专业特色、很有意义,这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优化管理。所以,设系后部分权责下放,也是优化学生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优化学生干部队伍,发挥榜样的力量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干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先锋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现下各大学的学生会干部既管理学生,又带动学生积极发展、成就自己,而学生干部的主要组织形式便是学生会,就我校目前的学生组成情况来看,高专学生受专升本的影响,多数认为自己来到这里就是为学习的,没有必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与学习无关的事上,在他们看来,加入学生会就是为别人忙碌,没什么实质的能力提高与厉害关系,所以不愿加入学生会;而初中起点的学生,因为年龄小,招生情况良莠不齐,好多学生是为逃避学习而加入学生会的;还有些进入学生会的学生是班里的“刺儿头”,爱捣乱、难管理,班主任就将其送入学生会,以减轻自己的管理难度;与此同时,因为学校实施的班级量化考核,有些班主任推荐学生进学生会的目的就不纯正,是为以后“部里有人好说话”、偶有违纪可以。种种原因造成我校现在学生会干部存在以下问题:(1)低年级学生多,高专学生少,年纪轻,不够成熟;(2)各专业、各部人数分配不均,专业意识不强;(3)学生干部流动性快,人才培养缺乏连续性;(4)学生会干部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带头意识,不能发挥榜样的力量;(5)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决策程度不高,创新意识与能力差,工作中过分依赖学生处管理人员。

所以,针对以上这种状况,应该对学生会做一些改革。首先应多招收一些高素质的、品学皆优的高专学生参与到学生会来,毕竟他们年龄相对大一些,思想成熟,做事稳重,可以让他们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同学们好好学习、适应管理、参加活动、发展自己;其次,按各专业、各部人数比例招收学生会干部,并在各系、各部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这样就可以某个系或部发生问题,就针对某个系部解决,不必对所有班级都开会强调,既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又不至于使同学们反感经常开会且说些与他们无关的事情;再次,对学生会干部经常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办事能力与素质;最后,在以后的管理中,可以对学生会干部实施考核机制,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能力进行考核和民意调查,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总之,在学校设系后的新形势下,学校构建二级学生管理模式是一项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转型时期应当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因此,在推行二级学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循序渐进、转变观念、优化管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比较、借鉴、研究其他院校的模式,创造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高效的、稳定的二级学生管理模式,开创学校学生管理的新境界,使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荣宽.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2009(3)

[2]周继重,赵美丽.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观念转[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

[3]朱梅芳. 高职校二级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工作任务分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16)

[4]白岚,黄闽新,常永春. 关于高职院系两级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上一篇:着力“1+X”校际研训,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下一篇:工作技能教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