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腺激素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7-29 02:15:14

性腺激素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09-01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其在pS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方法 以本院29例绝经后女性pSS患者作为疾病组, 25名绝经后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血清标本,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rog)以及荧光免疫分析测定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 绝经后女性pSS患者血清DHEAS及T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此外,DHEAS和T水平与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结论 性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以及睾酮可能参与了pSS的发生,并与该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性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pSS)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及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此病也可侵犯肝、脾、肾、血液、关节等其他器官,以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为主要表现。其患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多发[1](女性:男性=9:1),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绝经时发病达到高峰,提示本病与性激素有关。

1 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疾病组和对照组均为绝经期女性, 其中疾病组29例患者均为近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pSS患者。诊断经眼科、口腔科协助,不伴有其他风湿性疾病,并排除继发性SS,符合2002年修订的pSS国际诊断标准。均为初诊患者,年龄39岁~ 73岁,平均年龄56岁。正常对照组25名,绝经后的健康体检者,年龄40岁~ 65岁,平均年龄52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和停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1. 2 实验方法

1.2.1 样本采集: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患者晨起取空腹静脉血3 m l,3000 r/min 离心10 min后取血清待测。

1.2.2 检测方法: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rog)以采用及荧光免疫分析测定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

1. 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 表示,实验数据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显著性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血清脱氢表雄酮硫化物(DHEAS)和睾酮(T)水平与pSS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之间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 1pSS组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女性绝经期pSS患血清脱氢表雄酮硫化物(DHEAS)以及睾酮(T)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P < 0. 05),但雌二醇(E2)、孕酮(Prog)以及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见表1。

2. 2pSS组患者血清DHEAS及T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反应蛋白(CRP)的关系

pSS组ESR水平分别为(69.8 ± 29.3)mm /h以及(10.4 ± 2.7)mg/l。pSS 组DHEAS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 = - 0. 752,P < 0. 01),与CRP呈负相关(r= - 0. 516,P < 0. 01);同样T水平与ESR呈负相关,(r = - 0. 614,P < 0. 01),与CRP呈负相关(r= - 0. 403,P < 0. 01)。

3. 讨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pSS)是一种在遗传、病毒感染和性激素异常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异常的自身免疫病。本病的人群发病率高达0.4%~0.7%,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发病人群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此外女性绝经期后发病率最高,而男性pSS少见,这提示性激素在pS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有相关研究推测,pSS疾病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底下有关[5]。本研究选择了受该轴调控和影响的几种性激素,脱氢表雄酮硫化物(DHEAS)、及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rog)以及血液中运输睾酮和雌二醇的蛋白质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进行检测,探讨性激素与pSS疾病的相关性。

脱氢表雄酮(DHEA)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最为丰富的甾体物质,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以DHEA硫酸酯(DHEAS)的形式进入血液, 有雄激素样作用,在女性是主要的循环雄激素。睾酮(T)是人体雄激素中活性最强的激素,也是是女性体内最有活性的雄激素,女性更年期开始逐渐下降,其水平失调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绝经后的妇女出现多毛症、更年期骨质疏松、焦虑、抑郁等等。有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雄性激素在pS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雌二醇(E2)是女性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其作用的靶器官主要为生殖系统、骨骼、心血管等。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脑血管动脉粥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其水平对泪腺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报道争议较多。提示E2对pSS患者外分泌腺分泌功能下降及其干燥症状可能起治疗作用。

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是人血中一种主要的高亲和力性激素结合蛋白。关于绝经期后 SHBG水平变化已发表的资料有不同结果:无明显变化、上升或下降。SHBG 的个体差异很大,迄今为止尚缺乏同一个体内绝经期前后的系统研究资料。

本研究中pSS患者血清中,DHEAS水平和T水平均与疾病检测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提示血清DHEAS与T水平与pSS病情活动有关,可反映pSS的病情活动程度。

综上所述,绝经后pSS患者存在性激素代谢异常,性激素可能参与pSS的发病。其中脱氢表雄酮硫化物(DHEAS)以及睾酮(T)的水平在疾病发生后水平下降,两者的水平可反映pSS的病情活动程度。但是,关于性腺激素影响pSS患者的发病及免疫功能的机制目前了解甚少,研究性激素对pSS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阐明pSS的发病机制,而为今后用性激素治疗pSS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兵兵医用帖应用于小儿高热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做好体检中接诊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