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中西医角度谈更年期综合症的病因病理及治疗

时间:2022-10-22 02:37:29

试从中西医角度谈更年期综合症的病因病理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231-02

作者简介:杨琴(1985-),女,汉族,贵州人,现就读于贵阳中医学院临床二系(2006级)。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临床。

【摘要】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有较早认识和详细的论述,对其病因病机的分析较系统全面,中药治疗有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症;病因病理;中西医治疗

妇女般“七七”(即49岁)之年即月经闭止不行称为“绝经”部分妇女“绝经”前后伴随出现系列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肢面浮肿等各种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证候”又称“经断前后诸症”现代医学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期是妇女生中生理转折是脏腑功能衰退生殖机能丧失开始故《内经》中说:“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绝经前后证候多以肾虚精亏心脾不足肝失调和为主。从中医角度认为更年期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可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俱虚、心脾两虚、阴血亏虚、肝郁脾虚、冲任不固、气郁痰结等。

1 西医治疗

1.1 一般治疗:更年期妇女出现一般症状只需予以解释、安慰、消除顾虑,同时积极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若出现明显症状,如头痛、失眠等精神症状,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谷维素等;血压增高可给降压药,均能减轻症状。

1.2 激素替代疗法:一般选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方法:推荐口服用药,摒弃皮下埋植和肌注。局部用药仅限于老年性阴道炎,且不宜长期应用。 一、性激素疗法即雌/孕激素替代治疗。①雌二醇:每日1-2吨或雌三醇每日阴道内用05mg,每月连用24-26日;周期性加用孕激素,如炔诺酮每日0.5-1mg,或安宫黄体酮6-10g,每月用7-10日,常诱发周期性出血。②雌、孕激素联合应用:雌激素用量同前,孕激素用量为前述量的1/3-1/2。或乙炔雌二醇50ug/日,安官黄体酮2ug/日,二者隔日交替使用,一般不导致突破性出血。③尼尔雌醇:每次1-2mg,每2周1次,3个月后加用安宫黄体酮6-10mg/日,共7-10日,有撤退出血者每3个月重复1次,否则改为每6个月重复使用。④利维爱;每次2.5mg,每日1次。

1.3 心理疗法:更年期妇女心身保健是全社会的任务,应加强社会卫生宣教和保健措施,开设保健咨询门诊,定期查体,积极防治更年期易患的心身疾病,早期诊治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内分泌代谢疾病和肿瘤。组织更年期妇女自我保健,以降低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

2 中医治疗

2.1 辩证分型:祖国医学根据临床特点本病多表现为阴虚内热、阴虚血燥、精亏血枯、肾虚阴旺、心肾不交、肾阳虚、肾阳阴两虚,主要肾有关,累及心、肝、脾。治疗予调理冲任,平衡阴阳为主。

2.1.1 阴虚内热:绝经前后月经紊乱,以先期为多,量或多或少,或崩或漏,烘热汗出,面红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尿少便干,舌质红、少苔或黄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方药:生熟地、枸杞子、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12克,盐知母、盐黄柏、地骨皮、丹皮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更年安。

2.1.2 阴虚血燥:经断之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瘙痒,或有蚁行感,皮肤干燥,干涩,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脉虚细数。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方药: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各15克,菟丝子、生首乌各20克,当归、白芍各12克,丹皮10克,炒荆芥6克,蝉衣3克。中成药:左归丸。

2.1.3 精亏血枯:经期前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甚则齿播发脱,月经过早停闭,或后期量少,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滋肾填精养血。方药:枸杞子、熟地、山药、狗脊、制首乌、当归、菟丝于各15克,山萸肉12克,鹿角胶(烊)、龟板胶(烊)、川牛膝各10克。中成药:左归丸。

2.1.4 肾虚阴旺:经断前后,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治法;滋肾养肝,平肝潜阳。方药:枸杞子、山药、熟地、茯苓、白芍、石决明各15克,丹皮、各10克,山萸肉12克,制鳖甲(先下)20克,生龙牡(先下)各30克。中成药:龟甲养阴片。

2.1.5 心肾不交:经断前后,头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宁,甚者情志异常,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生地、熟地、山药、白芍、百合各15克,山萸肉、五味子、远志、丹皮、阿胶(烊)各10克,天麦冬各12克,黄连、莲子心各6克。中成药:天王补心丹,交泰丸。

2.1.6 肾阳虚:绝经前后,腰背酸冷,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或面浮肢肿,纳呆便溏,甚者五更泄泻,或经行量多,崩中漏下,经色淡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治法:温肾扶阳。方药:熟地、山药、枸杞于、菟丝子、仙灵脾各15克,山萸肉12克,鹿角胶(烊)、杜仲、覆盆子各10克,肉桂6克。中成药:右归丸。

2.1.7 肾阳阴两虚:绝经前后,头晕耳鸣,健忘,烘热汗出,汗出恶风,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治法:阴阳双补。方药:仙灵脾、菟丝于、女贞于、旱莲草各15克,仙茅、巴戟天、当归各10克,制首乌20克,生龙牡(先下)各30克,盐知柏各6克。中成药:更年乐。

3 针灸治疗

针灸可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和自主神经功能,发挥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其作用途径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多靶点。比如有些女性偏阴虚体质,到了更年期易出现肝阳上亢、心血亏损等证,临床除表现月经紊乱外,常伴随有头晕目眩、心烦易怒、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等;而有的女性素体阳虚,肾阳失于温煦,则常致脾阳不足、痰气郁结之证,临床可伴随有脘腹胀满、纳少便溏、嗳气吞酸、乏力等症状,因此治疗时采用的穴位和针刺方法也是不同的,主穴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合谷、足三里、肝肾、心俞。配穴,印堂、风池。心理治疗:妇女进入更年期,往往以为衰老降临,容易意志消沉,对更年期的生理特点缺乏认识,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使其正确认识更年期生理特点,对出现的症状,不须过分忧虑。此外,还可以配合气功、太极拳等体育疗法。

在临床治疗或研究中,可根据中西医不同治疗方法,配合针灸和穴位,已达到临床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健康世界网.省略

[2] 李美容.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常见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1):161

[3] 张家庆,等.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白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六味地黄丸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9):521

[4] 丁惠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2例.江苏中医,1993,14(3):147

上一篇:关于食品微生物检测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如何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