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首古诗看情感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时间:2022-07-29 01:44:35

从两首古诗看情感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诗作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以致用,小学生习作要强调生活化选材,要强调“本色”、“绿色”,做到“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古诗 情感 影响 习作 真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根据《课标》编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育。

《课标》指出:“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6年)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小学6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选入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暮江吟》和《枫桥夜泊》就是其中的两首。这两首诗歌都是描写秋天江上景色的唐代诗歌,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完全不同。宋人张戒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人们写文章,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都要持一定的态度,并伴随着某种情感体验渗透到文章中去。

《暮江吟》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所作。当时白居易为避免朝廷的党派之争,请求外任,获得准许。他在赴杭州刺史任上,一路登山临水,尽情游玩,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心情格外舒畅。当他到长江时,看到快要落山的太阳余辉反射在江面上,使碧绿的江水改变了颜色,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了,豪情大发,引起了美的体验,于是一个“铺水中”的“铺”字,十分形象地把夕阳余辉平展展地照在水面上的景象写了出来,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就连带有凉意的露珠和一轮新月也是“露似珍珠月似弓”,把在新月的清辉下闪着光泽的露珠写得那么可爱,而用“弓”来比喻“新月”,纤巧精美,非常形象,此情此景,于是从内心发出了“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赞叹。诗人的心境与客观世界是那么的契合,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艺术境界,抒发了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整个诗歌给人一种愉快向上的感觉。

中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完全是另一种情调了。唐代中期,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国势衰退,人民流离失所。诗人路过苏州、停船枫桥、客舟长夜,寂清冷落,愁思萦绕,难以入睡,看到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听到栖息的乌鸦又在啼叫,感到霜更浓、天更冷,连迷迷茫茫的江枫,闪闪烁烁的渔火,也是显得那么毫无生气,“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于是诗人发出了“月落乌啼霜满江,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叹息。随着萧瑟的秋风,寒山寺那沉闷的钟声又远远传来,更加增添了诗人的愁思。诗人在诗里,声色并茂,一个“愁”字贯穿于文章首尾,抒发了作者孤独愁闷的情思。

明朝李贽在《杂说》里提出:“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之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现代著名作家夏衍说过:“别的可以做假,可以伪装,可以虚矫,而做为感情之艺术的作品,是永远也不能用伪装来增补它的价值的。”充满情感基调的作品所描写的具体环境与人物的身份和心境统一起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求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暮江吟》和《枫桥夜泊》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正如王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我们在教学这些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时,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熟读成诵是对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要求,但只会读、背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当然,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诗作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也不太现实,小学生只要能够初步理解诗作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如白居易的《暮江吟》,我们说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整个诗歌给人一种愉快向上的感觉”。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到这个层次就可以了,但对高中生和成年人来说就远远不够了。诗人真是“抒发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吗?“整个诗歌给人一种愉快向上的感觉”?其实未必,这里面有更深层的含义在,古人多有评论,兹不赘述。

在引导小学生初步理解和把握诗文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要引导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在习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以致用。习作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而是为了抒写我们身边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要强调生活化选材,要强调“本色”、“绿色”,做到“我手写我心”,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议真理,严防小学生的习作“假、大、空”和“无病”。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玄庙小学)

上一篇: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古诗词阅读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