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9 12:01:47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210例要求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各70例。A组:丙泊酚组:按1.5~2mg/kg静脉诱导;B组:先静脉推注丙泊酚0.8~1mg/kg,之后继续静注依托咪酯0.15mg/kg;C组:依托咪酯0.25~0.3mg/kg。三组患者静注药物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镜,密切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的血压、HR、SpO2、肌颤情况、检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压、SpO2: A组麻醉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老年人 ;无痛肠镜

肠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常用检查,但由于传统肠镜检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创伤,患者惧怕检查,以致延误病情,自从丙泊酚应用于临床,结束了患者由于肠镜检查带来的痛苦与不安,无痛肠镜便在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精神压力,还有利于医生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下降,又合并各种基础病,加之术前禁食、禁水,单纯应用丙泊酚可导致麻醉中剧烈的循环波动,因此选择合适的物是提高无痛肠镜麻醉安全系数的关键。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可降低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提高麻醉安全。为了观察其效果选择210例老年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依托咪酯三种不同给药方法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13)临伦第(27号)】,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3年2月~12月210例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无痛肠镜加治疗不包括在内,如息肉摘除等),男97例,女113例,年龄52~78岁,体重52~0kg,ASA1-2级,患者中有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均经内科治疗纠正,各项功能指标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无麻醉禁忌证。随机分成A、B、C三组,各70例。各组间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

1.2方法 术前准备:检查前1d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晚餐后8h口服酚酞(果导)4粒检查当天早晨进全流质饮食(如米汤)后禁食,上午10时口服20%甘露醇250ml+1000ml温水30min内饮完解净大便,下午14点开始行肠镜检查。检查时均采用左侧卧位常规开放外周静脉,鼻导管持续吸氧2~3L/min。A组丙泊酚1.5~2mg/kg静脉注射视患者具体情况缓慢推注,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及血压的变化,B组先以丙泊酚0.8 ~1mg/kg静脉注射数秒后追加依托咪酯0.15mg/kg,C组依托咪酯0.3mg/kg静脉注射。A、B组术中若追加以丙泊酚0.5mg/kg维持麻醉,C组以依托咪酯0.15 mg/kg维持麻醉,三组均顺利完成检查。

1.3观察指标 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5min(T2)、10 min(T3)、 20 min(T4)各时间点SBP、DBP、HR、SpO2、肌颤发生情况、检查时间、术后呼之睁眼时间(最后一次用药到呼之睁眼的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从停药到患者能下床行走的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血压:B、C两组给药前后及检查中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16例注药后血压下降20 %~35%,血压与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血压注药前后变化不大(P>0.05)。SPO2:A组给药后2min内有12例患者下降至95%以下,经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B、C组均在97%以上。心率:A组心率明显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麻醉前后各时间点SBP、DBP、HR、SpO2、变化见表1。术中肌颤等不良反应见表3。

麻醉后苏醒情况:患者对检查过程均无记忆。三组检查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呼之睁眼时间与完全清醒下床走动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差异显著(P

术中肌颤等不良反应:A组麻醉中无肌颤,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有12例SpO2下降至95%以下,恶心呕吐麻醉期间发生率均低,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诊疗要求也越来越高,诊疗过程无痛舒适既是患者自己的需求,也是临床诊疗的普遍要求。目前,虽然有许多全身物可供选择用于老年患者门诊检查,但门诊无痛诊疗要求选择对老年患者循环干扰轻、无呼吸抑制、苏醒快、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完全,适合短小手术的麻醉,但对呼吸和循环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对呼吸的抑制一般发生于给药1min后,表现为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均显著下降[1]。本组其机理与丙泊酚降低外周阻力和直接抑制心肌对心血管神经反射抑制作用有关[2,3],尤其对老年和高血压患者其下降更为显著,其程度与剂量相关。依托咪酯为咪唑类衍生物,有良好的镇静和遗忘作用,起效快是所有静脉物中对心血管影响最小、维持冠状动脉血流最好的药物,且对呼吸系统影响小,其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可能与其较少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和压力反射感受受体有关,特别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老年患者,尽管用于麻醉维持有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但短暂抑制并无临床意义,特别是用于门诊检查中,因此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肠镜检查,既能防止单用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颤发生,又能降低丙泊酚剂量过大引起的呼吸、循环抑制的发生率。麻醉满意发挥了依托咪酯在老年人中运用的独特优势,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 沈浩,金路,李士通.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颈椎损伤患者麻醉诱导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0,33(8):705-708.

[2] 庄心明,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487.

[3] 涂生芬.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6):329-331.

上一篇: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下一篇:CT引导下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