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画的漂亮?

时间:2022-07-29 11:56:36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评价应当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纲要》中的这段话,指出了教育活动中正确评价幼儿的目的,说明了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对幼儿进行评价,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掌握好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评价 幼儿发展

案例:一天,个别化学习快结束的时候,开心巧手坊里的几个女孩子在完成了绘画作品后,聚在一起讨论谁画的最好,莎莎说:“我画的最漂亮”,佳佳说:“我画的花纹好看”,瑶瑶说:“你的小人画的不美,我比你画得好”……几个孩子争得不可开交。看见我走过去,立刻叫我过去作裁判,评评谁的作品最好。我看了看她们的作品,发现各有特点,于是我说:“今天我要让你们来做一做小老师,说说看,在这些作品里,你认为哪幅好,好在哪里?”孩子一听要做小老师了,立马认真的观察起3幅作品,看到她们这样的神情,我意识到在我的引导有效果了。不一会儿,莎莎就说:“我觉得瑶瑶的小人画的像是在跳舞,很好看。”瑶瑶说:“莎莎的作品看上去很丰富。”佳佳说:“我觉得其实我们画的都很好看。”我让她们把作品一个个摆在一起,细细地欣赏和比较了一下,说:“你们说的都很棒!瑶瑶的小人画得样子很好,还画出了动作,如果再多画几个把画面撑满会更好看!莎莎的小人虽然画的有点歪,但衣服颜色配的很好,佳佳的背景花纹画的很漂亮,跟我们平时看到的都不一样,我很喜欢,如果颜色搭配的好会更好看的……”在一个一个评价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她们各自的表情,她们的眼睛有神了,笑脸更灿烂了,等我评价完,一个个都忙着去告诉好朋友我表扬她们的地方。

分析:这个师幼儿互动是幼儿开启的(他们邀请我去评价作品),这里体现着孩子的主动性与带有着情绪性,我意识个别化学习是孩子自主性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把主动权还给孩子,所以我让孩子们来做小老师,针对她们刚刚有过争论的作品进行评价,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别人的作品,不再以自己为中心,对别人的作品做出了她们的评价,最后我又根据她们的评价内容说了说我的想法,孩子们都很接受。我很庆幸自己把这个权利给孩子们,她们的情绪又被我带动了起来,还延续了生生间的互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得到强化,批评成份遗失。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表扬过多,以至于忽视了教学评价与幼儿全面发展相结合,使评价失去了针对性,影响到幼儿受挫力的培养。没有考虑到“兼顾群体需要”,只一味的运用了正面评价,忽视了负面评价和其他方面的评价。其实,负面评价对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只想听好话,只想得到表扬,不能承受批评又怎能不断获得进步和发展呢?正确的负面评价有助于幼儿发现,改正自身缺点,培养正确的社会认识。对幼儿的评价可以作这样的调整,不仅对幼儿的活动结果进行适当的正面评价,还应通过具体的事例,给予一定的负面评价。在进行负面评价时需注意方式、方法。就像这个案例中,我没有一味的说孩子们画的好或者画的不好,我想这是年轻老师经常会犯的错误,可能这样做的话孩子们并不能从我的评价中得到满足。我这次改变了策略,先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评价,用她们自己的眼光去找到作品中的闪光点,然后我再她们找出的闪光点,从每个孩子的情况分析,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每个幼儿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幼儿,应该个别幼儿个别对待,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在活动中,教师应对幼儿个体活动进行评价,或在个体活动中个别评价,使幼儿的个性得以体现,能力得到发展,我真的为这一次有效的互动而高兴。活动结束后,我仔细思考了今天发生的案例,觉得我们老师在评价幼儿作品中可以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评价要用幼儿的视角

(1)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幼儿的作品。成人总是以成人的审美观来要求幼儿,总以为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也不好。这种教育实际上是成人包办了幼儿的认知过程,给了幼儿一个成人世界的“美”与“好”。长期受到这样的教育,幼儿就会自然的忽视自己的感受,产生盲从心理,最终逐渐丧失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无形中丧失。

(2)评价大而化之,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的探索。著名剪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因此他们的作品也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对于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评价幼儿作品应以幼儿的视角评价,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从此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耐心倾听幼儿所表现的作品,体验他们的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倾听幼儿心中的语言,了解幼儿在每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要注重幼儿的情绪体验。

2.评价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能力、个性等各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用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幼儿的美术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一个班的孩子,其水平也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有的表现灵活,有的则较呆板,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3.评价要遵守激励保护的原则

由于幼儿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艺术创作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教师对幼儿行为、作品的肯定,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地去做的。因此,一幅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这样既鼓舞了幼儿,又能增强他们继续创作的信心。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自信心,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在鼓励的基础上,也要用婉转的语言指出不足。比如,“你画的蝴蝶真漂亮,要是再加一点花纹就更好看了,”这样,幼儿得到了肯定,很轻松的就能接受建议。

总之,案例中的这次互动让我体会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长处、能力都不一样,即便是做同一件事,完成同一个作品,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采用“你们的作品都很美”“你们画的都很好听”……这些一般性的评价语言来评价幼儿,因为这样的评价使幼儿获得的成功、快乐的体验远远没有个性化的评价来得好,只有针对幼儿的个性化的评价,才能让幼儿产生一定的内心共鸣,才能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幼儿更愿意贴近老师,与老师主动互动。

上一篇:孩子,我是你的“指南针” 下一篇:单片机技术在劳动技术学科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