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国富之谜

时间:2022-07-29 10:42:41

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01-02

摘 要 战后日本经济在一片废墟中开始起步,但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大经济体。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日本推上了经济大国之巅?本文在回顾日本经济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政治的多维角度和国际、国内两个层次对日本经济进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和把握这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内外因素,以期挖掘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日本经济 复兴政策 技术革新 影响因素

一、战后日本的国富进程

(一)经济复兴之路

战后初期,日本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并且战后初期日本仍处于国际封锁之中,使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岛国经济处于窒息状态。针对当时严重的国内形势,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国民经济的困境,并为以后的复兴铺路。(1)实行倾斜生产方式。从1946年12月,日本政府把重点放在钢铁和煤炭工业上,把生产的煤炭投入钢铁制造,再把生产出来的钢材投入煤矿,集中调配资金、技术和建材等,首先有这两个部门进行互相循环式的扩大生产。(2)设立复兴金融公库和差价补助金。为保证倾斜生产方式的顺利进行和平息由于紧急金融措施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了“稳定经济本部”,经济本部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简称“复金”,为日本开发银行的前身),为矿业、电力、化学、等提供了诸多的专项贷款资金,保证这些“明星产业”的顺利运行和生产。另外,为了稳定物价和提高生产积极性,在成本超过官定价格时进行差额补贴,即差价补助金。(3)道奇计划。1949年2月,美国人道奇受杜鲁门之托作为公使和联合国部队总司令部(GHO)财政顾问来到日本,提出了被称为“道奇方针”的经济复兴提案。其主要内容包括:a 政府的预算除了普通预算以外,还要包括贸易、铁路等方面的特殊预算,以达到总预算的平衡;b 削减被列为预算中的所有补助金;c 禁止发行被称为通货膨胀元凶的“复金债券”,并停止新的贷款;d 制定美元同日元的固定汇率(1:360),为日本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打开通道。

上述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使工农业生产不断增长,金融市场亦趋于平稳,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另一方面,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拯救了日本经济,为美国提供军需品和粮食该日本带来了“特需景气”,进一步扩大了日本的工业生产,1951年日本工业生产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二)技术革新推动下的高速增长

虽然战后经济恢复过程到1955年已告结束 ,但日本仍然面临着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源匮乏、国际竞争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严重的发展问题。但日本抓住了历史机遇,制订了科技救国和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针对当时日本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悬殊差距 ,提出要把消除当时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悬殊的技术差距作为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同时采取了多种配套政策措施①。”以“钢铁第二次合理化计划”的实施为契机,日本率先在制造业,尤其是钢铁业、造船业、石油化学和机械等重化工领域进行产业改造和升级。重化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管理,大大提高了第二产业的生产能力,使日本的钢铁、船舶等生产跃居世界领先水平。这些基础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为社会基础建设和其他产业的革新提供了材料基础。由技术革命带来的就是能源革命和资源的转变,电力和石油代替了价格昂贵的煤,石油进口自由化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能源的巨大转变为日本经济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保障。随着民用工业的高速增长和转变,日本国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进入了国民的生活领域,国民收入的倍增和贸易自由化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来自国内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耐用消费品得到了普及,一大批知名的跨国企业走向世界。

(三)日本经济步入稳定增长期

在美国的压力下,1971年日本被迫提高对美元的汇率,1973年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元冲击),使日本出口产业受到严重的打击,而同年的中东石油危机使石油价格飙,导致地价暴涨和物价飞涨,日本出现了较大的经济萧条局面。

在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情势下,日本开始了产业调整和开创新兴产业的探索步伐。(1)在信息通信、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开始了一场被称为“新产业革命”的技术革新②。(2)在传统工业方面,日本开始注重把追求产品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即追求质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以求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比较优势。(3)在产品制造方面,以“轻薄短小型”取代“重厚长大型”,在增加比重的同时,“经济信息化、服务化”得以发展③。(4)在金融方面,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出台政策进行管制、取缔投机等,并且通过正统的财政金融紧缩措施来稳定物价和遏制恶性膨胀。这样,日本抓住了历史机遇,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升级和改造,在节省能源和节省劳动力,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成绩斐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日本也把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随着对外投资而转移到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便于进行产业调整。同时,在新型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开发,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二、日本经济跃进之谜

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世界历史上来说都是一个奇迹④。因此,日本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此进行过探讨,以期揭开其中之谜,但他们大多着重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对对隐藏在经济背后的权力安排和利益的分配、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思潮的变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等政治和文化、社会方面的分析却差强人意。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结构性权力)的多维角度和国际、国内两个层次对日本经济进程进行系统性的概略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和把握这日本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

(一)政治因素

(1)国内因素:①战后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三大改革,即、解散财阀、劳动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民主体制,改革理清了国内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半封建关系,扫除了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诸多壁垒和障碍,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回复和增长奠定了制度和社会基础。②战后日本形成了政治家、官僚和财团三位一体的社会统制形式,便于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并及时的进行经济调整和管理。③战败的日本丢失了朝鲜、台湾、中国东北、菲律宾等殖民地,减轻了财政经济负担。(2)国际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了遏制和包围东方社会主义阵营而改变了初衷,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日美安保条约),在经济上大力扶植,以期是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前线和桥头堡。这样,东亚地区的冷战格局最终形成,日本成为美国的保护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密切,此后日本经济的起伏与美国因素有着莫大的关联。

(二)经济因素

(1)国际因素:①战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的前殖民国家(如东南亚)和中东国家取得了独立,能够独立地开发和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他们处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开始同日本进行贸易活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不断改善,日本传统重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好能源(如矿石、石油、煤等)得到了充足而又相对廉价的供应,这对发展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等产业至关重要。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不断发展的全球化使日本能够大量引进外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教育等。这样,战后初期陈旧的设备完全换成了高新技术的新型设备,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日本乘机进行产业升级和改造,向着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在全民一心激情的推动下,日本出现了大批的跨国知名企业,世界五百强中日本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索尼、松下、丰田、尼康、三菱等商标贴满全世界。(2)国内因素:①日本的原始资本积累、岛国自然条件(太平洋要冲、良港、气候温暖、丰富的水力资源等)和劳动力为经济发展做了物质铺垫,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谈过。②就是政府和企业合作制定和实行产业、金融和贸易政策,我们称其为强制性的经济统制,或者巧妙的计划经济安排(这一点有别于欧美式的自由经济体制),整合全国资源,上下一心发展经济,这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③国内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和智囊库,尤其是一些有远见的经济学家为日本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做的超前分析和提议,为日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有效地信息和经济对策,这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④日本对国内主导产业的倾斜和幼稚产业的保护,如前面提过的倾斜式生产复金、对农业等幼稚产业的贸易保护等,有力的保证了投资和产业的全面发展。国内经济因素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对其的分析不一而足,而且有些如劳动力等因素也涉及到社会领域,这些将放在下面讨论。

(三)社会文化因素

比较稳定的社会文化因素在战前也一直存在,但这些社会人文的禀赋在战前收到了制约,更重要的是被以天皇和军部为首的统治集团所操控,把日本引向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战后,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得到了充分得释放和发挥,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文化方面的有利因素主要有:(1)由于岛国文化所形成的集团性和日本文化的单一性,日本人对自己所从属的集体和国家报有自豪感,充满热情,不论是工人还是企业的经营者,都养成了和国家经济目标休戚与共的坚强信念。(2)高度发达的教育。日本的教育高度普及,为日本产业界输送了层出不穷的高素质劳动力,工人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大批的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3)特殊的劳资关系。由于日本人天生的忠诚和勤劳,易于形成良好的劳资关系。工人被组织在以公司为单位的工会之中,大多数工人提高工资的愿望基本上得到了满足,几乎没有因工资纠纷和罢工而妨碍生产的情况。日本的终身雇佣制、逐年曾薪制和企业经营者的温情主义态度,是良好劳资关系的一种体现,并且互为因果。(4)日本民族勤奋劳动的品质和为了储蓄或投资而控制消费的精神。日本人自古以来形成的无常性促使他们孜孜不倦的劳动和工作,以应付不测危机的威胁,战后,日本人不畏艰难困苦全民一心重建国家,这与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的个人储蓄率在九十年代以前是全世界最高的,达到其可支配收入的18%,远远高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家减少小消费是为了投资,个人则主要是为了养老、住房、投资等,也是日本文化中无常性的体现,但这些在客观上为社会生产筹措了资金,也有效的防止了通货膨胀。(5)民族主义倾向。“日本非常希望向世界炫示他是智慧之国。一种民族主义的竞争心,使它在运动场上积极参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竞争和不顾一切的十种产业竞争。”(6)日本企业家和银行家怀抱高昂的热情,果断的对企业进行投资或扩大规模,在不断阔的市场上取得了成就。这一奇迹的造就不光是依赖资本,有的正因为债台高筑,才奋不顾身的背水一战。如被称为“阿拉伯太郎”的山下太郎、松下幸之助等大批企业家的勇气撑起了日本经济的脊梁。

今天,同当年的日本一样,中国也站在了世界经济的巅峰。当我们把目光瞄向邻国日本时,发现日本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许多政策和国内社会、文化因素对我们的和平发展仍有许多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上一篇:浅析中国传统灯具设计 下一篇:信贷影响消费的渠道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