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库存危机”· 难见“金九银十”

时间:2022-07-29 10:28:13

何来“库存危机”· 难见“金九银十”

何来“库存危机”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网站上公布的一组数据引起关注:截至9月2日,北京市可售期房住宅50879套、未签约现房住宅26225套,合计77104套,楼市库存量创4年来新低。对此,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认为,从这几个月的情况看,北京商品房库存消耗速度比较快,目前这个库存量仅可供消化5个月左右。他估计,不用到明年3月份,房价就会因供应短缺而出现暴涨。这一说法令人震惊,因为据今年3月初北京市的官方数据显示,楼市库存量达12.4万套。难道短短几个月时间,北京楼市去库存能力如此强劲,未来会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库存危机”?

北京市房协相关人士认为,该说法一方面没有考虑之前已经清理了无效库存的因素,另外以去年9月成交低位和今年8月成交高位进行推算,使得消化周期看起来相差过于悬殊。该人士指出,按正常消费量算,北京商品房“库存4万至8万套属正常”。

相关中介机构认为,从年库存消化量来看,北京市建委今年3月份清理库存后北京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深度去库存阶段,年内至今的库存净消化为10859套,全年的库存净消化可能会达到2007年的水平。从历史数据来看,目前的库存波动依然处在相对平稳状态,并未出现2008年和2009年的极冷极热情况,而且库存并没有出现明显不足,部分区域如通州仍是库存的高压区。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74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降幅持续收窄。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509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国楼市库存压力的确在减小。但是,也有机构研究的数据显示出典型城市的库存压力居高不下,截至8月底,全国3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12499万平方米,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增长25%。

有没有“库存危机”,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库存”。

首先,楼市库存量并不是一个静态数字,而是一个动态数字。以北京为例,7万多套新房的库存并不能说明开发商的销售压力在减小。在市场不断签约成交的同时,新开盘待售的楼盘也在不断增加。而且,近期各地地方政府出现了“供地潮”,土地供应的骤增保证了后续存量的跟进。据2012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报显示,上市公司存货总量创近5年新高。从2010年至2012年中期,房地产的存货总量依次为9225.47亿元、11105.48亿元和14044.7亿元。这说明全国房地产库存一直都在增加,开发商的高库存压力仍然很大。

其次,房地产库存不仅指新房,还应包括二手房。开发商往往故意模糊这个概念,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仍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住宅销售面积为1035万平方米,过去10多年,北京的住宅销售面积都在1000万~2000万平方米,因此累积了大量的二手房房源。据安居客网站数据显示,北京有865025套二手房正在出售,这个存量非常惊人。能够真正反映楼市库存的数字,应该是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在内的全部住宅。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库存危机”之说有些危言耸听了,有误导购房者恐慌性入市之嫌。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楼市仍然表现出去库存乏力的现象。据相关数据显示,9月全国主要的54个城市新房成交环比8月下滑11.6%;4个一线城市的去化周期止降回升,均值为35.72周,环比增长1.17%。而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在8月份首次出现环比上升。这意味着,所谓的“库存危机”并不存在,降价快跑仍将是楼市的主调。

难见“金九银十”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下降的城市有20个,持平的14个,上涨的36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都没有超过0.6%。和去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3个,持平的3个,上涨的14个。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都没有超过1.3%,涨幅比7月回落的城市有2个。

另外,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6个,持平的16个,上涨的3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都没有超过0.9%。

6、7月,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的反弹和成交量的增长,7月70个城市中新房价格上涨的城市有50个,这引起了普遍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楼市的报复性反弹开始了。但从8月份的数据看,房价不涨的城市明显增多,涨幅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

对此,有专家指出,最近几个月的房价和成交量的反弹,大多是由刚性需求引发的,投资性需求仍被压制。因此,这一轮反弹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待这一轮刚性需求释放完毕后,成交量和价格自然就会再次逐步滞涨。但同时,作为楼市的传统旺季,“金九银十”向来都被寄予厚望,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没有新政策出台的情况下,未来两个月楼市有可能迎来全面回暖,重拾旧日繁荣景象。

楼市的“金九银十”,表象在于楼市成交购买力强劲、销售额剧增,实则表现为房价上涨预期高涨或上升趋势明显,在买涨不买跌的消费观下,楼市向好预期才是楼市成交的核心要素。历年的经济数据表明,房企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都略处于低潮,在“金九银十”的销售季节,房企的销售业绩有望实现突破及飞跃。而今年,这种现象似乎有所改变。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一方面地方政府坚持经济结构转型,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挖掘其他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坚持楼市调控不放松,对有执行偏差的举动立即整改,这也遏制了地方政府以政绩为由出手救市情况的发生。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由于调控手段的介入,淡季、旺季之说早已被打破。一方面,公开年报报表的上市房企,在对楼市定调后,已充分利用4—7月刚需释放的良机,将中低价位楼盘推出销售,提前或者超额完成计划销售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资金链不紧、降价促销无效或者对楼市抱有幻想,大部分房企仍选择继续观望,延迟推出中高档的改善型楼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购房者的购买力。只要房企没有业绩指标的压力,楼市出现“金九银十”的概率就不大。

毋庸置疑,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庞大的城镇化自住需求仍是支撑中国楼市发展的根基。而自2010年“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以来,楼市经历了涨停并伴有促销微跌,这使得消费者在购房时更加理性,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在逐渐消退。只要房价不出现上涨预期,消费者不会因为从众心理盲目出手,楼市也很难上演“金九银十”。

综上所述,今年的“金九银十”恐将难至。这对防止人们普遍担忧的房价报复性反弹,应该是有利的。然而,要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解决许多根本性、制度性的问题。

上一篇:试点的房产税征收模式探析 下一篇:谁的黄金周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