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时间:2022-07-29 10:16:55

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本着“新晨报,新追求,新品位”的改版理念,我们隆重推出了新的《江淮晨报》。我们在内容和形式先行一步的基础上,不论是选稿取向还是版面包装,都有了质的变化。从内容上看有两大亮点:一是强调民生、强化社区新闻,包括帮办新闻、热线新闻、社会新闻等,因为2008年必将是民生年,谁抓住了民生,谁就能赢得市场。二是推出与市场接轨的经济新闻和投资理财新闻,因为经济现象与经济活动已经深入到每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自然也就是市场的细胞。使晨报成为真正的有用纸。形式上我们力求瘦长、大气、舒展、美观,从报头到报眉到版式彻底焕然一新。

随着报业的日益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客观上要求报纸编辑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创造性的选稿、编辑,在更深层次上反映报纸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定位。

一、注重稿件中最具价值的新闻要点,提升报纸的读者关切度

读者的需求是报纸生存的根本点,一切从读者出发,一切为读者服务,这是《江淮晨报》起点与归宿,也是《江淮晨报》赖以发展、壮大的根基。

今天的读者早已不同于以往的读者。在文化层次普遍提高、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传播手段已非常发达的今天,读者们早已被历练得非常敏感,且判断能力并不亚于一些媒体的从业人员。这就要求报道方式一定要坚持多掏“干货”,少玩“花活”。读者真正想看到的,正是那些新闻背后的东西,深度分析的东西,是“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稿时,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尺。

我们重点强化舆论监督、突发新闻和文体新闻的策划与报道特色,每遇热点焦点必“倾版而出”,做深做透;同时,大量增加国内外社会新闻、社区新闻、文体新闻、科技新闻和趣味性新闻;大量使用图片与图表;文章写得更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标题做得更亲切而机智,版次调度更灵活机动;副刊、行业新闻、地产新闻也更趋成熟。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办一份“与众不同”的报纸,使得《江淮晨报》“长得靓了,眉清目秀。变得厚了,内容充实。”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蒋含平教授如此评价。蒋含平教授认为,本报此次改扩版有以下几大特色:首先,新闻服务意识大增,新闻信息量加大,新闻媒介的社会守望功能得以凸显;其次,充分体现了“读者意识”。增加经济新闻、投资理财等版块,提前民生新闻的版次,强调了报纸对读者的亲和力、实用性;此外,这次改版还大胆提出“大副刊”的概念,让版面可读性大增,耐读性提高。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传寿认为,目前合肥市几家都市报的新闻仍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改版后的晨报想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充分开掘省城的新闻资源,多抓民生新闻和独家新闻,要做到这点,就要求记者和编辑都必须开拓视野,多从市民的角度、多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采写新闻报道。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沈正赋读本报的感受是“大气新锐,个性十足”。沈正赋是本报的忠实读者,初创时的晨报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次改版,沈正赋认为,《江淮晨报》把握机会重塑个性,张扬自己,是在朝着办一份“与众不同”的报纸的方向努力。

二、建立与时俱进的版面风格,打造报纸的品牌形象

版面作为报纸不可分割的要素,它是报纸的立场、态度和职业精神的体现,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报纸的版面语言不仅表现在具体稿件的编排上,也更多的表现在报纸整体设计所呈现出的风格和气质上。作为一张在全省发行的主流都市报,就应该是一份精品报纸,应该有精致高雅的包装,向读者展示富有个性又有亲和力的形象。

改版后的《江淮晨报》版面设计既能体现版面内容的丰富性,又能体现出报纸每一新闻不同的重要性;既能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又能注意通过个性化的形式体现出与其他都市报的差异,从而建立起《江淮晨报》与时俱进的版面风格和瘦报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江淮晨报》在合肥市乃至全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江淮晨报》版面包装特别注重美化和营销,顺应“以读者为本位”的办报理念,紧扣新闻媒介市场化与信息化时代脉搏。当今的读者正由被动接受信息逐步转向主动选择信息,买方市场逐渐成型。针对这种转型,《江淮晨报》意识到读者和新闻对于报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报纸应以服务读者和新闻为主,借鉴先进地区报纸的版面设计,积极吸取成功报纸包括国外大报的版面包装形式,专门聘请了版面设计专家,多方研讨,确定风格,反复表现出特定个性的编辑成果摆在广大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形成一种公认的审美评价,真正使《江淮晨报》既“好看”又“耐看”。

根据读者需求变化,调整版面,增强了报纸的新闻性和可读性,提高了报纸的市场切合度与版面质量。读者评价说改版后的《江淮晨报》“主题更突出,个性更鲜明,报纸面目一新,版面更为美观大方和更具现代感。”

当然,内容决定形式是版面编排的基本原则,不能为改版而改版。版面中哪些要强处理,哪些要弱处理,必须依据稿件的新闻价值而定。譬如加大留白是现代版面的普遍做法,使用适当可以使版面显得疏朗、清晰、大方,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版面资源的浪费。

而相对稳定的版面风格的形成是成功报纸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当前的一些报纸版面,存在着风格不稳定的问题。这一方面表现在版面设计缺乏明确和稳定的风格定位,容易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盲目模仿别家报纸的版面,显得不伦不类。这是版面包装的大忌,也是报纸不成熟的表现。

三、镜头对准生活,版面留给读者

《江淮晨报》至今已经风雨兼程走过十年,这是一张和读者心心相连、心心相印的报纸。她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无不和读者连在一起。“短、平、快,鲜、活、辣”的社会新闻、市井新闻、服务新闻,不断创新的“热线新闻”、“现场新闻”、“社区新闻”,篇篇以小见大,温馨,质朴,关注着强者灵魂、弱者生存。

我们凭着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始终坚持社会新闻“精品化”,服务信息“规模化”,娱乐新闻“内涵化”,追求“聊而不侃、深而不涩、热而不闹、实而不厌”的清醒与自觉,在市场经济的喧嚣中固守自己的品位与格调。

我们始终注重开门办报,今年以来更是把社区通讯员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靠新鲜、活泼的新闻成就影响力。

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发出主流的声音,当仁不让地做,为改革立言,对政治导向的敏锐捕捉,对重大事件的深刻把握,对新生事物的理性思辨,成就了《江淮晨报》的社会公信力,使《江淮晨报》跨入了强势媒体、主流媒体的行列,在合肥,在安徽,甚至在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今年以来,《江淮晨报》多次参与国内国外重大文体活动的报道,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中也越来越多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记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一次次精彩的异地采访,一次次彰显了《江淮晨报》作为主流报纸的风范。

新闻前辈邹韬奋办报时,把读者当成亲人,他一再告诫同仁,“记者下笔之时,要处处为读者着想。”今天,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报纸从业人员,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把读者的需求永远当成我们行动的指南。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新闻报道 下一篇:《安徽日报·农村版》帮解农民卖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