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分析

时间:2022-07-29 07:25:34

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对16例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中均行放疗及化疗治疗。结果16例患者有4例经1次病理活检确诊,其余12例经2次或2次以上病理活检确诊,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随访6例,均在6~30个月内死亡。结论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容易被误诊,必须根据临床病史、经验、影像及病理学等检查,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鼻肿瘤;T细胞淋巴瘤;误诊

恶性T细胞淋巴瘤已被认为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分型,且正式被列入WHO关于恶性淋巴瘤的新分类[1],由于其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为鼻腔恶性T细胞淋巴瘤。其病理检查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又缺乏特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报告我科自1993~2005年收治的16例恶性T细胞淋巴瘤病例中,7例被误诊为鼻息肉、鼻窦炎、鼻咽癌等疾病,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T细胞淋巴瘤。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年龄9~59年,平均年龄42.3岁;病程3~18个月,平均4个月;病变部位:单侧发病13例,双侧发病3例;鼻中隔2例,上颌窦4例,下鼻甲7例,中鼻甲2例,中鼻甲和鼻中隔1例;主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部分患者涕中带血,伴发低热,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检:鼻腔息肉样物6例,鼻腔糜烂或溃疡6例,硬腭穿孔1例,软腭穿孔1例,鼻腔粘连2例;临床分期(按1971年Ann Arbor国际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4例,Ⅲ期4例,Ⅳ期3例。在诊疗过程中,有7例为误诊病例,其中鼻息肉2例,鼻窦炎2例,鼻咽癌1例,鼻腔感染1例,慢性鼻炎1例。经过1次病理活检确诊者4例,2次病理活检确诊者8例,2次以上病理活检确诊者4例。病理形态学上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及异型淋巴细胞增生的特点;CT影像表现:鼻腔鼻窦软组织阴影13例,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2例,鼻腔正常结构受压移位1例。

1.2方法16例患者中,均采用化疗+放疗治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以60钴放疗。

2结果

16例患者中,有4例为1次病理活检确诊,经2次或2次以上病理活检确诊者12例,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6例随访1~3年,均在6~30个月内死亡。

3讨论

鼻腔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我科就本组病例误诊原因可分析为以下5大特点:①了解病史不详细:鼻腔恶性T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组平均年龄42.3岁,多发于男性,男女比例为3∶1,病程短,平均约4个月,多为单侧发病,好发部位为鼻腔和鼻中隔、鼻窦等;其首发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所以本组鼻腔内肿物易误诊为鼻息肉,涕中带血易误诊为鼻咽癌,鼻塞流涕易误诊为鼻窦炎等;②检查欠详细:如本组有的病例肿物存在部位比较隐蔽,存在鼻腔后部或鼻中隔上后方,如不仔细检查,常不易早期发现而造成误诊;对可疑病例应仔细检查鼻腔和鼻咽,发现病变及时活检,避免造成误诊误治;③病理诊断有误:肿瘤组织容易坏死是鼻腔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2],该临床特点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有关;因为鼻腔鼻窦部位的T细胞淋巴瘤多数有明显的浸润血管现象,即肿瘤细胞环绕血管生长及在血管壁和管腔中浸润造成血管坏死,所以组织学上又有中心型淋巴瘤之称[3];T细胞淋巴瘤病理形态上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及异型淋巴细胞增生为特点,故病理检查如取材不当或因组织大片坏死并发感染,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坏死与炎症细胞浸润背景而导致光镜下诊断困难,故临床上误诊率高[4];本组病例有的就因为首次活检报告为坏死肉芽组织导致误诊,故对可疑病例活检时应注意取足够大组织,必要时反复活检,以免误诊及漏诊;④忽视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恶性T细胞淋巴瘤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和MRI检查对了解肿瘤范围及分期是十分重要的,CT可了解有无骨质破坏;本组病例发现有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MRI的T1、T2信号可区分肿瘤与炎症组织的界限,可帮助确定病变范围;⑤对本病缺乏认识:由于鼻腔鼻窦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早期临床表现不一,临床医生对病认识不足,过多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去诊治,无效时又忽视作进一步检查,很容易出现误诊误治,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分析 下一篇:老年人颈段食管异物合并穿孔X线及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