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时间:2022-07-29 06:45:44

椎间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2月,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手术,对照组行小切口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椎间孔镜;小切口;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a)-0116-03

椎间孔镜手术以及小切口手术治疗均为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手术类型[1],本次研究将探讨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2~56岁,平均(41.8±10.2)岁,经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中L3~4 19例、L4~5 18例、L5S1 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3~55岁,平均(40.9±10.1)岁,经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中L3~4 18例、L4~5 16例、L5S1 1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2]:①入院后均给予CT以及MRI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接受保守治疗时间均>3个月,治疗效果不佳;③临床症状均以不同程度的侧肢腰腿疼痛为主。同时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排除标准[3]:①排除腰椎管狭窄者;②排除不稳定脊柱Ⅰ度滑脱、Ⅱ度以上脱落者;③排除患有脊柱感染、肿瘤、结核等疾病者;③排除包容性轻度、重度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或者经临床检查为单纯性腰椎间盘退变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患者于手术台上保持俯卧状态,给予其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将腰椎内镜系统事先调制好相关参数,内镜外径7.0 mm、工作管道直径3.5 mm、离棘突中线10~15 cm、导针刺入患者皮肤角度10°~25°、皮肤窗口5~8 mm。整体手术过程中医生缓慢将工作导管经导针穿刺入患者椎间孔,置入脊柱内镜。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导管穿插入患者病脊处,使用Ho:YAG激光辅助切除患者脊柱上部分增生骨以及突出的椎间盘,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使用不同大小的椎间盘钳切除脱出的椎间盘髓核,最后使用Ellman双极射频给予患者止血。

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给予持续硬膜外麻醉,保持俯卧状态,腹部悬空,用C型臂X线机定位,于患者病变椎间隙作切口3~5 cm,沿患者椎间盘突出侧椎旁肌,于脊柱椎板间开1.5 cm×1.5 cm骨窗,切除患者的黄韧带,充分暴露患者硬膜囊以及脊柱神经根,依次切除患者椎间盘突出骨以及脱落的髓核组织,扩大成型侧隐窝,确保患者脊柱上所有挤压神经根的组织全部切除,放松患者的脊柱神经根,使其能缓慢左右活动0.5~1.0 mm,确保其无卡压感。最后给予患者生理盐水冲洗椎间隙,留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对脊柱神经根进行牵拉试验,检查神经根若有水肿症状者给予激素以及甘露醇,连续用药3 d,不使用其他抗生素。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 天开始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抬腿以防止神经根粘连。结合患者疼痛的实际情况,患者卧床休息3~5 d,可以开始下床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4-6]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Nakai评分标准,优: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显著改善,然而强烈劳累后仍会出现腰腿疼痛症状,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有所改善,依然存在轻度腰腿疼痛症状,工作与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差: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治疗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术后腰腿疼痛评分等临床指标。术后腰腿疼痛评分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评分范围1~1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腰腿疼痛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81.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以腰部疼痛为主,严重者蔓延至患者一侧下肢或者双下肢,使其产生下肢麻木、疼痛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发原因主要是患者腰椎间盘各个组成结构,如髓核、纤维环以及软骨板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同时在各种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至患者后方椎管内症状,患者脊柱神经根由此承受不同的刺激或者压迫,引发患者腰腿疼痛症状,严重者甚至蔓延至患者一侧下肢或者双下肢[8-1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L4~5、L5S1最为常见,占整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0%以上[11]。

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是通过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理疗、推拿、按摩以及支持治疗等给予患者非手术治疗,其主要适用于年轻、初次以及病程较短的患者,手术治疗仍然是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12-14]。椎间孔镜治疗手术以及小切口手术方法均是当前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的常见手术类型,其中椎间孔镜治疗手术能够全面处理患者体内各种游离的椎间盘组织,松缓患者受压刺激的神经根,给予患者腰椎间孔放大成型,具有极高的疗效[15]。相较于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椎间盘组织在孔镜下的各种表现以及临床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针对患者腰间盘突出的生理结构原因本质进行探究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切除椎间盘结构中的各种突出组织。同时相对于小切口手术治疗方式,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方式有效避免了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过程中的人工探查、切除等操作,医生能够在孔镜的帮助下更全面清晰地探查椎间盘结构的具体特征,缩小手术切口,全面切除患者椎间盘结构中的突出组织,因此从整体手术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方面来看,椎间孔镜手术的表现均有优于小切口手术。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椎间孔镜治疗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时间、VAS评分等临床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潘承波.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0):1087-1090.

[2] 芮钢,胡宝山,郭元利,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及其早期疗效观察[A]//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论文集[C].2013:132-137.

[3] 刘洋,杨星华,官正华,等.椎间盘镜手术与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142-144.

[4] 杨君德,刘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50例的近中期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7):15-16.

[5] 王诗成,潘磊,黄必留,等.椎间孔镜和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4):293-296.

[6] 闫家智,林欣,潘海涛,等.经皮椎间空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3):189-192.

[7] 何升华,彭俊宇,赵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1,24(1):72-74.

[8] 潘磊.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8):3151-3152.

[9] 许勇,陈仙,周怡,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13,14(8):643-645.

[10] 金林中,舒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57-3258.

[11] 赵锡武,韩康,刘鑫,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4):2692-2695.

[12] 洪潇,姚书耽,罗春山.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 13(3):40-42.

[13] 周跃.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3,14(22):260-262.

[14] 时剑辉.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27-28.

[15] 史晓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14):40-41.

(收稿日期:2015-10-10 本文编辑:许俊琴)

上一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非特异性下腰痛原因分析 下一篇:以色列世界科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