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堂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时间:2022-07-29 06:43:57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摘 要】音乐应该关注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在课堂中的发展,从课堂中找出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症下药,让学生做音乐审美的主体,吸引他们走进音乐、理解音乐、喜爱音乐,并通过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音乐;兴趣;生活

音乐应该关注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在课堂中的发展,从课堂中找出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症下药,让学生做音乐审美的主体,吸引他们走进音乐、理解音乐、喜爱音乐,并通过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注意力做了许多尝试和研究,初步探索出一些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与方法。

1 语言生动拟境,添乐增趣,激发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只有在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时,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才真挚动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含意,因此,课堂上语言讲叙应清晰,用词生动,声调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重点明确、句逗适宜、比喻灵活,在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环节之间连接得紧密、更恰当。有了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火车,能说一下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出游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我们出发了。”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语言是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欢乐;爱听老师亲切的话语,从中获得启发。生动形象、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很快的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

2 拓宽教材,贴近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但不是全部。音乐课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实事,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审美。如:新年过后的第一堂课,可以和学生一起聆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美妙旋律,也不妨聊聊绅士风度和高雅艺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音乐殿堂的神圣。我们没有理由让走出音乐教室的学生不知道“贝多芬”、“莫扎特”不知道“金色大厅”、“中国爱乐”。当然,音乐课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音乐课堂又是学校的一块艺术教育园地,它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那么音乐教育也就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所呈现出的一种“多元并存,多极发展”的格局,音乐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所遵循的教育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判标准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面对丰富的音乐种类、多变的音乐风格,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思改变,不求创新,只是沿用陈旧社会的教学观念,将社会上的流行视为“洪水猛兽”,不仅不能顺应形势,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更不能做一个合格的师长,为学生答疑解惑。众所周知,学习阶段的少年儿童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周围流行的往往也是他们渴望了解的。作为音乐教师不应回避,越是回避,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越高,会变得盲目追星。其实,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讨论、交流。如:讲节奏时顺便告诉学生“什么是摇滚乐”、“什么是爵士乐”节奏练习时我们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也可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况且,如今的流行乐坛也不乏优秀的歌曲和经典乐曲,这时教师只要讲清楚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晓之以理,点名精华与糟粕,学生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如果音乐课上教师能和学生聊聊“克莱德曼”听听“红旗飘飘”说说周杰伦,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民族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流行音乐特有的强劲节奏与震撼力。那么,想必没有学生不喜欢音乐课。

3 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音乐教师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有许多的因素影响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提高感受与鉴赏的能力,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关于风力发电中电气设计的探究 下一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选课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