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7-29 05:01:27

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84例RA患者和34例非RA患者的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在84例RA中检出抗CCP抗体55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5.48%,特异性为91.18%,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3.81%,特异性为79.41%,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结论:抗CCP抗体是检测RA的一项特异性很高的指标,可以作为RA的早期诊断指标。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诊断

【中国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37-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慢性多关节炎,如不及时就诊,积极治疗,部分患者晚期导致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1],在我国仍是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在RA发病的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关节破坏。故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随着对风湿性疾病认识的深入,发现类风湿因子(RF)缺乏特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近年来发现,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RA的诊断具有特异性,而且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我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CP抗体,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1)RA组84例来自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08月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6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3岁。(2)非RA组34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6例、强直性脊柱炎(AS)9例、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3例、骨关节炎(OA)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2.3岁。以上疾病均符合国内或国际相关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1)抗CCP抗体的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由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2)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中的散射比浊法,试剂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84例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55例,阴性29例,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5.48%,特异性为91.18%,阳性预测值为89.86%,阴性预测值为55.10%;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3.81%,特异性为79.41%,阳性预测值为94.03%,阴性预测值为51.67%。分别经卡方检验,对RA诊断的敏感性抗CCP抗体与RF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38,P>0.05),对RA诊断的特异性抗CCP抗体明显高于RF(χ2=3.88,P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仍是一种致畸的自身免疫疾病。RA关节破坏可发生在起病初1~2年,故早期诊治显得尤为重要。1987年制定的RA分类标准中,RF是唯一的血清学指标[2],符合此标准的患者大多已经出现骨关节破坏,丧失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RA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指标。抗CCP抗体是近年来发现对RA诊断具有特异性的抗体[3],也是一个较好的病情预测指标。2000年外国文献报道,Schellekens等[4]将一条由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瓜氨酸肽链中的两个丝氨酸替换为半胱氨酸,形成与β-转角具有相似结构的二硫键,合成CCP。采用环瓜氨酸肽为抗原基质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明显提高。本研究当中,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5.48%,特异性为91.18%,特异性低于国外报告。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3.81%,特异性为79.41%。抗CCP诊断的特异性明显较RF高。文献报道抗CCP抗体阳性者出现侵蚀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远大于阴性者,Knoot等对数百例RA患者通过影像学评分的连续观察发现,在RA的早期,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前,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的骨破坏较抗体阴性的严重,提示抗CCP抗体含量与RA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2009年RA的诊断标准中已加入了抗CCP抗体指标[5],可见其越来越受到我们临床医生的重视。实际临床工作中,部分早期的RA患者中,RF指标轻度异常,甚至阴性者,抗CCP抗体已是高滴度的阳性,这为我们诊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故联合监测抗CCP和RF应该作为我们拟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规指标。

参考文献

[1]Feldmann M, Brennan F M, Maini R N. Rheumatoid arthritis [J].Cell,1996,85(3):301-310

[2]Arnett F C, Edworthy S M, Bloch D A, 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 1988,31:315-318

[3]Visser H, Ce Cessie S, Vos K, et al. How to diagnose rheumatoid arthritis early. Arthritis Rheum,2002,46(2):357-362

[4]Schelldkens GA, Visser H, De Jong BAW, et al. The diagnostic properties of rheumatoid aithritis recognizing a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J]. Arthritis Rheum,2000,43:155-163

[5]张卓莉. 类风湿关节炎新的分类标准诞生. 中华风湿病学. 2010, 14(03):212-213

上一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6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不同止血方法在鼻内镜术后换药护理过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