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29 03:34:32

39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 - 165 - 01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发疹性疾病[1]。笔者对39例该病患儿进行了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9例川崎病患儿,男28例、女11例,年龄5个月~6岁。均给予静脉输注人丙种球蛋白,并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经治疗和精心护理,本组31例治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给予患儿以鼓励、表扬或抚慰,以娴熟的技术赢得他们的信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川崎病的有关知识,介绍治疗成功病例,使患儿和家长能正确认识该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发热的护理应定时测体温,准确绘制体温曲线图。为确保测温准确,对婴幼儿用直肠测温。体温超过38.5℃进行物理降温,给予头部冷敷、大血管处冰敷或冷盐水灌肠,降温效果不佳者加用药物降温,防止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对出汗较多者给予温水擦浴、勤换衣裤和被服,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以免受凉。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免虚脱,对饮水量不足者,按医嘱及时由静脉补充。

2.3皮肤黏膜护理注意观察患儿皮疹消退和进展情况,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剪短指甲避免抓伤,衣物要柔软干净,保持床铺整洁,每日要清洁口腔,定时用1%~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年长儿可用含漱液漱口,鼓励多饮水,口腔黏膜干裂者涂石蜡油,对球结膜充血患儿要做好眼部护理,遵医嘱滴眼水,预防眼结膜感染。

2.4 心血管系统护理心脏和冠状动脉受累多发生在起病后1~6周,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等。应密切监测患儿心音、心率、心律,每4h测心率心律 1次并记录,必要时行连续心电监测,发现心音低钝或收缩期杂音或心率增快或心律不齐时,即应疑有心脏损害,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病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免发生心功能不全。

2.5用药护理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须现配现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开始滴速宜慢10滴/min,15min无不良反应后可加快滴速,但不超过60滴/min,避免与头孢哌酮、氧哌嗪青霉素同一静脉输入,因两者可产生配伍禁忌引起凝结块。尽量单一静脉输入,为避免药液浪费,尽量采用输液泵。输液过程中观察面色、神志、体温、皮疹等,有异常立即处理。阿司匹林应用时注意胃肠道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如有呕吐,应准确估计药量,重新补吃,保证药物剂量,定期查肝功能。

2.6饮食护理由于发热、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均影响患儿食欲,甚至不肯进食,为保证机体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要了解患儿平时的饮食习惯以及特别喜爱的食品,将其烹调成美味可口、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各种营养素、易消化的低盐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和脂肪,食物宜温凉。对于不会自己进食的患儿给予耐心喂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尚未断奶的患儿,则要求其母亲多进营养丰富的食品,特别要增加每天所进的液体量(肉汤、鸡汤、鱼汤等),以求增加奶量和提高奶的质量。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一般食欲多有改善,则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机体迅速康复。

2.7出院指导患儿出院时,应嘱咐家属按医嘱坚持服药,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有心血管损害的患儿0.5~1a内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定期门诊随访,重点检查心脏情况。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8-201.

上一篇:24例宫颈炎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189例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