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天全方青铜王者的多舛命运

时间:2022-07-29 03:33:49

2014年6月28日,流失海外近百年的“方之王”皿天全方(下文简称皿方)器身与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皿方器盖,在长沙举行了隆重的器身、器盖合体仪式。虽然在网上不乏质疑之声,但圈内人士一致认为此事为中国文物界的一件盛事。面对一些“天价”回购的质疑,青铜鉴定专家贾文忠说:“如果成交价真是2000万美元,一点都不算多!” 青铜器专家、湖南省博物馆前馆长熊传薪则用一个通俗的比方阐释了皿方的价值:“虽然不能和后母戊鼎相比,但与四羊方尊媲美没问题。”

“青铜器本来就稀少,皿方又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东西,而且还有‘合璧’的意义,相对其他类型的艺术品而言,应该更珍贵一些。”易极拍卖研究院院长王凤海说。2010年,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拍到了4.368亿元,今年亮相香港苏富比春拍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最终以2.8124亿港元成交。如此看来,皿方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4亿元)的身价确实不算贵。

青铜:收藏界的至尊

收藏界所谓的“金石书画”,其中排在首位的“金”就是青铜器。青铜器被称之为“国之重器”,是权力和威望的象征。在青铜器中,以青铜最为珍稀尊贵。是古代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是必备的酒器。由于青铜流行的时间短,数量少,尤其是方体更是十分稀少,历经3000多年能保留下来的,已十分罕见。就所发现和掌握的材料看,皿方,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铭文、色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它通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是目前所见商周方中最大的一件,称其为“方之王”可谓是实至名归。

早在汉代,青铜就已相当珍贵。当时最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当属汉文帝的爱子梁孝王刘武。这位全国首富、收藏达人的最爱便是一件商代的青铜。临死前他还念念不忘,告诉身边的文帝皇后李氏和其子刘买等人:“此价值万金,要好好收藏,切勿给予别人。”刘买继位后谨记遗训,保管好青铜。刘买去世后,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即梁平王。平王娶了一个花容月貌的任王后,对其宠爱异常,任王后听说府库中有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青铜,便心生贪念,向平王索要。这时李太后(即原李皇后)还在,对任王后说:“先王有遗命,不准把给任何人,其他物品,即使价值千万,都任你挑选。”然而,平王不听祖母李太后的劝阻,到府库取出青铜,送给了王后。

后来,有人向朝廷告发了梁平王夫妇和祖母争的事情,汉武帝大怒,下令削去梁国八座城市,并把任王后绑赴刑场斩首。

从这个故事可见,在当时收藏者眼中的地位。

一脚踩出的稀世珍宝

据民国时期出版的湖南省《桃源县志》记载,皿天全方是1919年由当地农民艾清宴发现的。据艾清宴的侄孙艾新发回忆,艾清宴当时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孩。他有一回扛着粪耙,前往外婆家请人抬棺材时,路上不小心踩垮了一堆土,土堆里面赫然有一个大黑疙瘩。艾清宴于是叫来家人一起把它挖出来放在家中。

据一位收藏过该物器盖的军官周磐及艾家的后人回忆,皿方发现后,被一石姓古董商人得知,石某看到该器后,当即拿出400块大洋收购。得知这件铜器居然可以卖到如此高价,艾清宴的父亲就取下盖子去请教当地小学的钟校长。钟校长一看器盖的造型和纹饰,便断定这绝非一般古物,当即拿出800块大洋购买此器。老艾赶紧赶回家,还未到村,就大喊发财了,发大财了。其声被石姓古玩商人听到,知形势不妙,遂不顾器盖,丢下400块大洋,抱器身而去。

花了800块大洋却只获得方盖的钟校长决心想办法把身给追回来。于是他来到桃源驻军部队,呈请团长周磐“缉拿奸商”,追回方器身。几个月后,石某也托人找到周磐,希望他帮助购回方之盖,出价5万块银元,并许诺事成之后再给3万块银元作为酬劳。周磐感觉此事非同小可,便向师长贺耀祖作了汇报,贺耀祖迅速派兵到钟校长家搜寻,但无功而返。钟校长没想到军方会如此兴师动众,于是找到周磐表示愿将方盖捐献给国家,但求资助兴学。周磐此时不由起了私心,想将方盖据为己有,当即支付给钟校长5000块银元帮他办学,并开出期票5000元,让他不要声张。此事后来惊动了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北洋政府曾下令追缴,湖南军政首领赵恒惕也开始了追缴行动,但未如愿,后来北伐战争爆发,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这期间,盖就一直秘藏在周磐那里。

逃往台湾后,周磐跟随宋希濂逃到大西南,1950年在昆明被俘。1952年,周磐向政府写了一份“补充坦白材料”,主动交代了皿方出土和流转离散的详细经过,并献出方盖,以期“立功赎罪”。在后来的镇反运动中,周磐被处决。

1952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器盖转交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南省博物馆合并,器盖也移交给了湖南省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古董商石某在周磐处求盖未果,反而惊动了政府,害怕夜长梦多,便以100万大洋的高价将方器身卖给了上海的大古玩家李文卿和马长生。此时,“追缴”方之令已出,李、马二人也怕引祸上身,10天后就将方以80万美金卖给了英国商人、收藏家巴尔。于是,巴尔成了方器身的第一个真正的收藏者。

据佳士得资料显示,早在1928年,这件方就曾见诸法国学者乔治・苏利埃・德・莫朗的著作,根据其记载,此方曾辗转流传于包尔禄、姚叔来、卢芹斋等20世纪早期知名古董商之手。在历经周折之后,方器身被日本华裔藏家新田栋一拥有。

分离易,聚首不易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怎么会出现在湖南?郭沫若认为,这是明末的张献忠带到桃源的。有的学者从皿方通体黝黑的特征出发,指出这种黑漆色(术语称黑漆古),至少得在地下埋一千多年才会形成,因此不会是明末才被带到湖南的。有人推测,这是周武王灭商之后,由败亡的商朝贵族带到湖南的。

这个有着绝代风华的皿方,可谓“红颜薄命”,好不容易重见天日,却很快就身首分离,天各一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彼此都不知对方的下落。在国内,为寻回器身,1964年方盖材料被刊布在《湖南省文物图录》中,其中强调“器身藏家不详”。同样,器身的收藏者也在苦苦地寻取盖首。

1989年,高至喜在《中国文物报》上撰文记述了皿方曲折传奇的故事。或许是出于巧合,这篇文章问世不久,他就得到了方器身的消息。

这一年,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出访日本并前去拜访老友、收藏家新田栋一先生,令他惊喜的是,在老友的收藏中,他居然发现了一尊青铜方。他很快断定,这就是那件皿方的器身。

在马承源先生的努力下,湖南省博物馆和日本的收藏家新田就方之事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都没有结果。中方想将器身弄回来,新田却想将盖子搞过去。

收购条件谈不拢,双方便退而求其次,希望盖身能合在一起作一次展出。为此,日本之行后,湖南人和新田一直保持着联系,反复磋商合展之事,曾先后提出在上海博物馆、新加坡博物馆展出等几种方案。但是,这些让人激动的方案都因国情、法律等种种难以逾越的现实问题没能实行。

天有不测风云,晚年的新田由于遇到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决意将自己最心爱的宝物出手。2001年,他委托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对皿方的身进行拍卖。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买家得知信息后,火速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参加竞买。不料,一位法国买主竟以高出中方近四成的价格将其竞拍而得,成交价达到了924.6万美元,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器拍卖纪录。中国竞拍者只能望兴叹,眼睁睁地看着国宝被法国人买走。

身首合一,完归湘

时隔12年,皿方又有了新消息。

2013年,湖南收藏家谭国斌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得知皿方将出现在2014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谭经过积极联络,在多方运筹下,文物的回归有了新的进展。

2014年3月15日,一封湖南省博物馆致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的信函意外泄露并引发大家关注,国内拍行和买家纷纷表示支持,呼吁华人个人藏家放弃购买。来自台湾的收藏家曹兴诚就发起提议,“由湖南博物馆以预估底价的1000万美金去拍回来,其他华人藏家一律不出手,不让人来炒作价格。”

在致函佳士得的同时,由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湖南收藏家谭国斌等8人组成的洽购团队于3月17日抵达纽约,开始了艰难的谈判历程。据谭国斌回忆,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在谈判中,洽购团积极与卖家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谭国斌回忆:“在洽谈的过程中,我们向佳士得提出了四点:第一,所有中国人都希望皿方回到国内;第二,皿方在中国广受关注,希望佳士得勿因小利而失掉中国大陆的市场;第三,目前上拍的皿方毕竟是件残器,盖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器身在外流浪了几十年,希望佳士得成人之美;第四,洽购皿方,是用于公共收藏,回国后将捐赠给博物馆。”

3月19日夜晚,微信朋友圈中传出:洽购成功,完归湘。

双方正式签署协议时,需先期付款300万美元。在刷卡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张银行卡一次最多只能刷2000美元,另一张一次只能刷5000美元,最后总共刷了1200次才付清。

纽约时间3月20日上午11点,皿方专场开拍,佳士得拍卖师宣布:湖南已经和委托方达成了协议卖售。顿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参考资料:王子君:《流散的“王”》;李国斌:《青铜重器“皿方”洽购记》;杨丽娟:《围绕“天价国宝”回流的那些事》等)

上一篇:漳河:博大沉静的生命之源 下一篇:血雨铁骑战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