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时间:2022-07-29 03:26:46

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业务日渐复杂,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分析,以从业能力为导向,提出了构建“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三轨三线”;从业能力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科规划办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H11474。通化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Y2012017。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091-2

如果把学校看做是一个生产型企业,学生就是这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学生的就业情况即产品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状况,而学生的就业情况取决于从业能力。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能力对其综合、操作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

一、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从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由于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具体的会计实务,也不了解实际的生产经营业务,对于学生们来说,尤其是初学者,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往往抽象、难懂,很难将会计核算的资料形成一个体系,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不理解。通过实践教学的辅助,会让学生看到实际工作中的凭证、账簿并进行动手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对理论教学进行补充,弥补其不足。

实践教学将分散的单科教学进行整合。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往的会计核算的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通常都是孤立、分散进行,很难让学生对会计核算的理论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的整合,可以使得课程之间具有衔接性、层次性,更接近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业务,提前对以后的工作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实践教学缩短适应工作的时间。会计人员的从业能力,应该既包括手工和电算化两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包括财务组织管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传统的理论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的从业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熟悉以后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业务操作,并在模拟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组织管理和分析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在校期间应重点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在最快的时间里“成手”融入到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三轨”中的三条轨道分别是指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模拟和会计顶岗实习。“三线”是指:第一线手工分散模拟实践,第二线手工综合实践,第三线会计电算化实践。在现有的教学硬件基础上,可以在“三线”的基础上,增设一条线,即企业ERP沙盘模拟实践。该教学实践模式重在将原有的、传统的互不相关的单项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融合,系统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前后环节的衔接与沿用,培养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从业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手工分散模拟实践指的是单项实训,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模块进行,如在初级财务会计中分别进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在成本会计中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品种法等方面的操作,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升华,学习效果较好。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手工综合实践,通过集中利用课堂时间,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设定每名学生的角色来模拟不同的职能岗位,进行一整套的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理论知识。

三、“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树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观念一定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能力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同时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学习理念,在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实战能力,这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条件。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必备场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因此要不断增加实验室的投入,完善其教学条件,并要加快教师队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

注意相关课程的合理衔接与整合。“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能孤立任何一门课程,要将相互关联的课程进行衔接,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一是要注意把握实践教学模式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抓住课程之间的承接关系,二是各任课教师要加强沟通,这样可以使得原本模块化的实践教学资料系统化,实现材料的传递。如在会计核算的实践教学内容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层层递接,避免了原有模式的缺陷。而且还要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进入工作状态,如在最开始的单项实训中,可以既向学生提供相关业务的文字叙述,又有相应的原始凭证,并带有操作提示,学生入门后省略操作提示,到综合实训的环节仅仅提供相关的原始凭证,与实际工作情境一致,让学生更接近真实的业务程序,为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听取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和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摸索适应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轨道、不同线路的整合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就业途径,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实践性、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建勇.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9).

[2]李冬梅.创新能力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1,(1).

[3]国凤兰.实施“三轨五线”促进应用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J].商业会计,2010,(3).

作者简介:徐静(1979-),女,汉族,吉林集安人,硕士,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会计教育。

上一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下一篇:对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