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3:11:53

关于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学校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实践性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传授学生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解调能力,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点不足,校本课程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只有学生直接体验,积累的经验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中。

(一)推广开放式数学教学,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

1. 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都是使常规性题目变为开放题的有效方法。

2. 适度安排实习作业。在课堂之外,适当的安排学生挑选一些小研究课题进行小组式学习活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开放性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 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3. 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二、探究性

从目前开发的校本课程来看,开发得较成功的校本课程大都是围绕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而编排学习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在实际摸索中通过自己思考及小组讨论去解决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参考以下的做法:1.创设学习小组;2.布置小组学习任务;3.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

三、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的知识交叉使用,现在社会上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因此在设计校本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不局限于本学科,可以考虑把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如在讲授《程序框图》一章,就可以通过与计算机学科结合,开设上机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程序框图的实际意义。又如《平面向量》《三角函数》这些章节又能与物理学科知识联系紧密,借助学科知识之间相互辅助、相互融合的关系,在课程中互相渗透,这种综合性有助于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

四、以学生为基础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二)给学生留下空间

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三)差异性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在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符合自己的校本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学校具备自己的特色;让老师行使课程开发的权力,使老师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让学生的发展更有特长。

上一篇: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价的实... 下一篇:培养农村小学生统计观念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