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像孩子那样

时间:2022-07-29 01:39:57

不想长大,长大后会失去他;不想长大,只想爱得笨又傻。

我们常常慨叹:如果能像孩子那样无所顾虑,纯真简单地去爱一个人,该有多好。

Why not?谁规定爱情就要扑朔迷离,像斗智斗勇的游戏?谁又规定爱情必须揣测试探,像答案莫测的心理测试题?

今天,我们不妨用孩子的眼光和方式来对待爱情,看看能不能爱得更轻松,更幸福。

测试题一:假如你遇到非常喜欢的他,你会怎样表达感情呢?

成人惯性思维:

第一步,若有若无地靠近、暗示,看他对我有没有意思,在确定他的心意之前绝不轻举妄动;

第二步,如果他也有意,那就保持暧昧关系,等他先表白;

第三步,如果他对我无心,那就撤退,让曾经的喜欢变成一辈子的秘密,打死也不说。

孩子们的做法:

很简单,冲他笑,要他抱,时刻黏着他,让他甩也甩不掉。还有,把自己最珍贵的棒棒糖献宝似的只给他一人吃,要他非常明确地知道――我就是喜欢他!

心理对比:

成人的爱情总与一个心理链接词相关――自尊。很多人会把爱情当成一场暗地里的战争,而自尊就是战争天平上的筹码,一旦被拒绝,就会感到自尊被伤害。然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喜欢就靠近,讨厌就远离,一切只与他纯粹的心理感受有关,尊严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成人的爱情中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敢表白,为了他人的尊严不敢拒绝,暧昧到最后伤人伤己。

事实上,表白真的关乎尊严吗?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吧:如果小孩子奔向他喜欢的人的怀抱,而对方不愿意抱他,他会怎样?哭闹,几分钟后又若无其事地玩耍,找到另一个可以倚靠的怀抱。其实,对于成人的爱情也一样,你表达感情并不代表一定要得到对方的回应。而且,无论从心理感受还是从感情发展来看,表白都是对旧关系的结束,新关系的开始,无论你们日后成了恋人,朋友,还是陌生人,起码你摆脱了暧昧所要消耗的心理能量。

测试题二:假如你跟恋人之间产生了争执或者误会,他负气而去,你会怎么做?

成人惯性思维:

他生气,我更生气!他不理我,我也绝不能先去找他。冷战,直到身心俱疲,要么不情不愿地和好,对方道歉了,自己还拿架子;要么彻底分手,一拍两散。但无论是哪种结果,两个人的心灵都留下了伤痕。

孩子们的做法:

哭着喊着要你别走,如果你还是在生气,他就想尽办法凑到你身边,哄你,直到你被他感动或者无奈,伸出手抱抱他,和好如初。

心理对比: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小孩:妈妈离开时他装作无所谓,妈妈回来后他却哭闹不止,明明很想妈妈拥抱自己,却不断推开妈妈的怀抱。这种情形表明,母子的依恋关系存在很大问题,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对亲密关系也往往存有不信任、不愿付出的心态。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童年的依恋关系影响着成年后的爱情关系。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跟踪访谈,发现那些不擅长表达自我感受与想法的人,往往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某种挫折,尤其是孩提时被母亲拒绝的经验,让他们学会妥协退避、否定自我,在成年后的爱情中尤其害怕被拒绝。他们总是害怕亲密,怀疑他人,认为爱情不会长久,电影和小说里描写的那种深爱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既然了解了问题所在,那么应该怎样解决呢?看看正常依恋关系中孩子的表现吧:妈妈离开时孩子会哭,要她不要走;妈妈回来时,孩子会笑,马上凑上去。对待恋人何尝不是?当他离开,你就告诉他“请你别走”,当他回身你就欢喜地接纳,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测试题三:当你们已经彼此相爱,却被经济地位学历家世等原因阻挠,你会做何选择?

成人惯性思维:

生活毕竟是现实的,我虽然很舍不得这段感情,但还是要考虑考虑……

孩子们的做法:

孩子的心里从来不存在这些问题,只要你陪他玩,逗他笑,他就喜欢你。

心理对比:

当你告诉他们你交了一位新朋友,他们从来不问你任何实质性问题。他们根本不会问你:“他的声音听起来像什么?他最喜欢玩什么?他收集蝴蝶吗?”而是急不可耐地问:“他多大了?有几个兄弟?他有多重?他挣多少钱?”

这是《小王子》里孩子式的疑问,也是爱情中常见的两难。在成人的社会里,人们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寻求爱情的滋养,另一方面又把金钱、地位、荣誉、成功置于爱情之上,难免顾此失彼。事实上,爱情比金钱和荣誉更需要实实在在地付出艰苦的努力。

获得爱情的另一个困难在于人们总是想怎样得到爱,而很少想自己该怎样去爱对方,有无爱对方的能力,这被视为一种感情上的利己主义。只要爱情中隐藏着利己主义的动机,就迟早会导致双方的冲突。由于过分关心自己,轻视对方,以为对方的存在不过是为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久而久之,对方便会疲倦和失望,自己也会变得淡漠与沮丧了。

上一篇:向奥运冠军学交际 下一篇:心宽体瘦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