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骂的来头不简单

时间:2022-03-14 07:12:58

北京大学将“网上不骂人”明确写入校规,联想此前著名的“铜须门”事件、“韩寒与白烨”事件,以及“北师大教授爆粗口”事件,我们不禁想问:“网骂”是否真的会因校规而偃旗息鼓呢?

网骂掠影

这是他最来劲的事

(文/小虫)

阿伟最近有点儿烦,总是觉得心里堵得慌。阿伟毕业后在一个文化公司做了五年,五年时间也就是那么一眨眼工夫而已。如果说期间有什么值得回味的话,就是他那一成不变的口头禅:你的人品咋就这么差。这句话更多地在网络上出现。

阿伟不知算不算是一个十足的网虫,反正只要他愿意,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挂在网上,而他的工作性质必须要使用到电脑,在提倡无纸化办公的今天,这是必然。

有了网络,信息飞速扩散,一些网站总是用负面新闻来吸引点击率,阿伟经常会上一两个著名的门户网站浏览新闻,而这些门户网站自然也不落俗套,负面新闻总是层出不穷,看了这些新闻后他总是觉得有点儿堵心,新闻后面的一些评论是他的必看内容之一,在这里寻求“共同语言”,找到了就顶上去,遇到“情节恶劣”的,也忍不住骂几句,然后心满意足地关掉了页面。

渐渐地,他迷上了此道,他觉得这个叫“网骂”的东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上一些热点论坛,常被一些嬉笑怒骂皆成文字的帖子逗得捧腹大笑,但如果遇上那裸的“爆粗口”,他就会留下自己那句经典的口头禅,然后快速闪人。

这,竟然成了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说道

扭曲的网骂

常青(32教师)近来,网络谩骂之风日盛,即使是再平和不过的话题,只要放到网上,就有可能招来肆意的乱骂,且言辞之辛辣、刻薄、恶毒,非常人所能想象。尽管我们对网络谩骂没有必要过度忧虑,但“网骂”折射的不仅是道德缺失,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却不可小觑。

萧山(26职员)“网骂”之风盛行,在很多情况下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艰辛,都会碰到仅凭自己一己之力而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一些人便在网络这个匿名空间里,充当“价值”的主宰者和批判者,从不着边际的谩骂中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但是,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世界里,人们仍然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能妨碍其他人。

窗之户(38律师)网上骂人并不是逃避法律制裁的避风港,对于发生在网络中的语言攻击行为,被骂者仍可按侮辱诽谤罪进行。尽管是网络语言,但只要可以认定它公开的语义构成对人格的侮辱,被骂者就可以将其以人格侮辱及诽谤的罪名告上法庭,现实中这种成功的判例并不是没有。

专家团

心灵是锁不住的

文/范国平(心理学硕士)

常识告诉我们,吃多了甜的,我们就会向往咸的;在闹市里居住久了,我们自然会渴望宁静的乡野。其实,心灵也是如此,乐极生悲,喜极而泣,正是对这类现象的描述:我们越是努力朝一个极端努力,客观上常常会出现另一个极端的后果。前阵子,艳照门事件闹得沸反盈天时,有调查显示,向陈冠希、张柏芝等主角举起道德大棒的,大多数在私底下不止一次浏览艳照,而且看得越多,骂得也越凶。为什么在现实世界循规蹈矩、彬彬有礼的人,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就成了“出口成脏”的“粗人”、“暴民”了呢?其实,道理也是如此,他们在社会规范之下,在公序良俗面前,一直小心翼翼地扮演着正面角色,内在的本我冲动被死死地压制着,动弹不得,然而,这种冲动并没有消失,一旦有了释放的管道,就会破茧而出。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为了生存、发展,我们不得不戴着形形的面具,按照某种要求,去扮演特定的角色,我们的喜怒哀乐常常无法自然表达。而四通八达的网络世界,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便捷的空间,在这个虚拟世界,我们可以平等、自主、自由、自然地交流。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特征,在这个平等、无序的空间里,肯定有与公序良俗不同的声音,甚至是偏激的谩骂和攻击,我们是为了拒绝一只苍蝇而关闭整扇窗户,还是在享受更多清新空气的同时,允许个别苍蝇飞舞呢?

网络世界的言论其实也是网民内心表达诉求的延伸,现实中,我们无法框定人们的说辞,同样道理,在网络世界,也没有这个可能,更没有这个必要。虽然嘴巴长在每个人脸上,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骂人就骂人,但实际上,很少人这么做,因为骂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如果骂得太出格了,别人会你,告你诽谤、侮辱。在网络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话好好说

文/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示,北大考虑修改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把不在网上谩骂造谣等规定写入。这表明北大的学校领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主动承担责任,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我非常赞成。

我也经常浏览网络。我发现,“网骂”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网络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生事物,有利于思想解放、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而网骂的泛滥,已经对网络社会功能的发挥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此,我有深切的体会。不少朋友建议我开个博客,我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读者有不同观点可以争论,但那种无端的谩骂实在让人不寒而栗,望而却步。

“网骂”现象的出现,首先跟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有直接关系。社会竞争的压力,使人感到很压抑,而压抑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就要借机发泄。面对面地张口骂人,那是不允许的;而面对虚拟的网络空间和看不见、抓不着的陌生人,有的人稍有看着不顺眼事、听着不顺耳的话,就如入无人之境,随心所欲地骂骂咧咧。

这些固然都是“网骂”的成因,但毕竟只是外因。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并没有使人们的道德修养同步提高。“网骂”者具备自由获得信息的能力,但严重缺乏自律的能力。谩骂绝不是战斗,如不收敛,任其自由泛滥,就很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你想啊,逮谁骂谁,都不会说正常的话了,那是什么状态?所以,有话好好说,无论在网上网下,都应该是一个态度。

上一篇:在转弯处微笑 下一篇:向奥运冠军学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