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探索

时间:2022-07-28 11:04:58

建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探索

摘要: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实施的始终,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决定着工程的质量。与传统观念不同,标准化管理起始于工程实施之前,结束于工程完结之后,而非仅仅存在于“施工”这一具体环节中。制定严密、科学、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进行工程建设前的科学勘察、论证,加强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对人员、组织的工作行为进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加强对作业行为的监督、监管,是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本文拟对此略加探索。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管理制度;前期论证;现场管理;工作行为管理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ginning, scientific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began in the project before implementation, at the end of the project after the end, not only exist in the "construction" is a specific link. The development of strict, scientific, oper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work flow,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rgumentation,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personnel, organization of work behavior refinement,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trengthen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of the operation behavior of the tube,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the.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is slightly.

Key word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feasibility study; field management; work behavior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必然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力量。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工程质量的竞争,同时,必然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实施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工程的开展提供最佳秩序,对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提供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解决方式。是将有实践证明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进行实施,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工程进展的干扰。实施标准化管理,实质是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的问题具体化,推进作业的进展,实现作业各阶段的有机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整体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一、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工作流程要科学、严密,有可操作性

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从何而来?是对以往管理活动经验的总结,是对成功经验的固化,对潜在问题的预防或纠正。初步形成的制度与标准,需要在工程实践中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工程的现实特点和问题的发展变化,标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也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保证自身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保证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充分发挥效能。 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各项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实施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具有指令性、强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以促进机构和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人员配备的标准化,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明确工作目标、标准和程序,建立科学的评价评估体系,明确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工程进展。二、科学、严谨的前期调研、论证是标准化管理的先导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工程的实施,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量大,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作业者、直接使用者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工程的标准化管理须以工程存在的合法、合理为基本前提。工程建设前,应对与之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技术手段的可行性、适用性,经济方面的合理有利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平衡兼顾,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严密论证,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后,付诸实施。

新时期以来,面对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成为一切工程项目实施的基本前提。工程的前期勘察、调研及可行性论证报告是否客观、科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展、质量和寿命。如果论证不重视经济社会背景和供需平衡,缺乏风险分析,无法避免行政权力和有关利益方的干预,流于形式,工程的合法、合理性则无从保证,工程实施的标准化管理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建筑工程的前期调研、论证是工程进展决定性的一环,标准化管理必然应运用在其中。

三、施工现场和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和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是借鉴工业生产标准化的理念,通过引进系统理论,整合原有的人员管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工程监理等单体概念,形成系统性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是整合管理资源,建立有效的推进工程进展、预防与持续改进有关问题的机制,形成操作行为规范化、场容场貌秩序化、管理过程程序化、内部管理信息化、监控手段科学化的新局面,提高工程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

施工现场和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确保作业人员和工程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文明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文明社会的需要。此阶段的标准化管理应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制度标准化: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三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实质是以规章制度发挥程序性决策的作用,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等不确定因素对工程实施的不利影响。

现场管理标准化:重点对项目的临建设施、标示标牌、机械设备颜色和标示,作业人员的服装和安全防护装备,作业记录及汇报材料的格式、内容等进行统一和规范。规范用工模式,取消“包工头”,组建有专业技术的管理队伍,从具备相关资质的劳务企业中遴选符合要求的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过程控制标准化:建立健全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体系和考核体系,层层分解责任、量化目标;通过制订详细完善的制度体系,约束、规范作业人员行为;以详细分解的计划为指导,定人员、定工期、定岗位、定职责、定作业点,确保施工过程有效受控;推行“菜单式”过程管理模式,以不同专业操作细则为标准,实施作业过程逐级检查签认制度,落实终端责任制。管理者对各个工序、各种作业过程的检查签认表格定期收集、存档、查考;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以质量、安全、环保、节点工期几个方面为重点,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力求考核全面、科学、有效。 同时,必须按工程实际情况对各项制度、流程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其有效性。

四、人员、组织的工作行为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是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

人员和组织是工程建设的推进者和质量的创造者,标准化管理的各个层面和进程都是对人员和组织作业行为的指导和控制。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行为规范如何,作业行为是否始终处于受控和可改进状态,自律约束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感和执行力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各项作业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质量。组织机构运转是否规范、高效,决定着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环境和各项条件的变化,有效地完成作业目标和管理目标。

要形成对人员和组织作业行为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就应该建立人员和组织作业全过程的行为准则和检查考核标准,除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要对每个具体作业者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和细化,形成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和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尤其是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加强考核。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提高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实现作业行为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要注重对组织领导者的选拔,除考虑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充分考虑其领导才能、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时间观念等。

结语:建筑工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标准化管理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保证。标准化管理是质量体系建设的基础,应贯穿在作业制度、流程的创立,工程前期的调研、论证,现场施工,人员和组织作业行为的管控等各个层面,以科学的、系统的制度推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减轻、消除不确定因素、消极人为因素对工程进展的影响,促进物质、资金、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上一篇:张家口地区风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浅析 下一篇:试析房建工程设计阶段价值管理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