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报道的数字迷魂阵

时间:2022-07-28 11:04:18

春节报道的数字迷魂阵

规范地写新闻,只要你严格按照规范写消息,交代新闻源,交代时间、地点,就不可能容得下想像的空间。

春节期间的报纸薄多了,因此看得比以往要仔细。然而,越看越糊涂,在几个同一话题的报道中,各报提供的数字大相径庭。

2月7日北京晚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是《除夕夜清理爆竹皮54吨》。具体的报道中,还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两位,即54.32吨。但是,却没有提供消息来源,也没有交代清楚扫出54吨爆竹皮的具体区域,只是含糊地说,“爆竹声不时出现在城区的道路和小区内”,只能让读者推论,这些爆竹皮来自城区道路和住宅小区。消息的最后一句话使用的形容词也颇令人费解:“马家堡转运站副站长孙中民高兴地说,垃圾转运站是今年春节爆竹皮分选的集中地,站里职工放弃了休息,保证了市区道路的清洁。”孙副站长说的是一句评叙性质的话,根本不涉及“高兴”不“高兴”的问题。

再看新京报2月8日,头版有标题新闻《清理爆竹皮一夜扫54吨》,具体的消息,第一句便是交代消息来源“北京市环卫集团”,接着报告了这些爆竹皮是从“北京二、三、四环路,及长安街等重点街路、市区各垃圾清运站”清理出来的,具体的数字也是54.32吨。

看到北京青年报2月8日头版的消息《城八区除夕夜清出爆竹残屑2100多吨》让我吃了一惊,因为此前看到的消息均是54.32吨,相差近40倍!北京青年报的消息只有四行字,消息源是“市政管委会”。如果消息来源可靠,应该提供详尽一些的报道。

北京青年报的消息覆盖的地区,实际上只增加了石景山区,就算加上石景山区,爆竹皮的重量数字也不至于相差这样多啊?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还有让人烦心的新闻呢!新京报2月8日头版标题新闻《5.5万人挤进雍和宫敬香》,这个数字的来源,消息交代是“雍和宫管理处工作人员”。

再看北京青年报2月8日4版的消息《六万香客到雍和宫祈福》,与新京报的数字相差5000人。本来这就是个大约数,还要相差1/5,有点说不过去吧?仔细看这条消息,“6万香客”的消息来源是“据了解”,等于没有来源。消息的行文是这样的:“据了解,冬天里,雍和宫的日客流量大概在两千至三千人,而去年初一雍和宫迎客六万人,今年香客人数也应该在六万人以上。”原来,这是一个记者估摸(也可以说是想像)的数字!

看来,新京报关于清出爆竹皮的消息和雍和宫人数的消息,写得都较为规范。北京青年报关于这两个话题的消息,都有些可疑。现在看来,规范地写新闻,这样简单的要求在关键时刻是多么重要!只要你严格按照规范写消息,交代新闻源,交代时间、地点,就不可能容得下想像的空间。另外,北京青年报也该查一查“市政管委会”这个消息源,爆竹皮的数字总不至于与“北京市环卫集团”的提供的数字相差近40倍吧?

还有一个问题,各报关于节日消费的数字,来源倒是一样,但是截止时间各报不一样,于是造成打开报纸,令人糊涂的传播效果。请看:

2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头条新闻是《年初一北京人花了5亿多》;2月8日北京青年报的消息《年三十火过初一北京人花了7亿元》也放在头版;2月10日北京青年报头版头条新闻又是《北京人昨天花了3.67亿元》。如果读者不是每天看报,凑到一起来,都会以自己看到的报纸数字作为谈资,恐怕就把大伙弄糊涂了。就没有别的有价值的新闻了吗?可能报纸的编辑因过节倒班了,但总得看看前几天的版面安排了什么,以免撞车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上一篇:教道不存 师道焉在 下一篇:新闻中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