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厚度·密度

时间:2022-07-28 10:38:35

2012年5月,一个凤凰花开满枝头的日子,“‘珠海余映潮艺术培训班’中学语文实用文体的阅读教学技能研讨会”在珠海市第八中学召开。研讨会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为珠海的老师们奉上了一道满汉全席式的大餐——《说“屏”》一课三教,开创了中国语文教学史上一位老师同时同地同文多教的先例,让百余名听课教师叹为观止,享受了一次语文教学艺术的“盛宴”。

这三节课,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听后感慨良多。我认为,这三节课都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训练,并且在阅读训练的优化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请看这三个课例的具体流程:

课例一:

(一)精选句子,概说要点

1.要点:课文的基本观点和最重要的内容。

方法一: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方法二:引用课文原文概述。

2.读书,画下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句子。

3.互相讲解,请同学们阐释各段要点。

(二)深入文句,学习字词

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微妙:深奥之妙,很难琢磨。)

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

……

(三)组合句子巧妙说屏

选用、组合、改写文中的句子,写出一段话,简洁地从各个方面说屏的特点——即“什么是屏”。

课例二:

导入:

屏:大门外或大门内对着大门起遮挡作用的墙;

屏:屏风,室内外用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屏:形状像屏风一样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

屏: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挡作用的东西,如:屏障。

(一)课文内容再表达

选句——概述全文要点。选择文中的句子,将课文缩成微型的《说“屏”》。

(二)课文内容巧表达

写句——理解细节内容。自选一组词语写屏:

诗意 情境 向往 微妙

擅长 功能 美感 称道

帷幕 装饰 书斋 休憩

造型 轻巧 绘画 得体

课例三:

(一)读本课高雅词语,如:微妙……

(二)文序分析

话题:假如没有这一段。

明确:

1.引出屏;

2.屏的作用;

3.屏的分类;

4.屏的使用;

5.写作缘由。

这种说明顺序叫逻辑顺序。

(三)事物定义

任务:给“屏”下一个定义。(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说明。)

表达形式:1.“屏”……;2.……叫做“屏”。

如:屏是厅室内的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隔断、遮挡、装饰作用的比较讲究艺术品位的用具。

(四)精段品读(第一段)

1.默读,积累4个词语;

2.朗读,体会“很、总、真、便……”等五个虚词的“表情”作用;

3.分析,读出这段文字的两个层次给这一段划分出两个层次;

4.品味,理解“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5.探究,找出能统领全文的一个句子。

阅读能力的训练落实在这三节课中都是简简单单却又扎扎实实,这跟余老师训练的视点的选择、训练的活动的设计、训练节奏的安排都密不可分,这三个方面在这次课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训练的视点有角度

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训练。语言的训练“训”什么呢?不外乎字、词、句、段、篇。而选文不是每一篇都可以进行这五个方面的训练,它往往是个性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特征,有角度地选取自己训练的视点。

所谓阅读训练的视点,就是阅读训练的核心。《说屏》是一篇小品式的说明文,语言雅俗结合、简洁传神。具体看来,第一个自然段总体评价屏风,第二自然段介绍屏的作用,第三自然段介绍屏的种类,第四自然段介绍屏的用法,第五自然段交作目的。文章思路非常清晰,没有很明显的中心句, 但包含关键词的句子却分布在全文的各个角落,看上去毫无规律可言,学生很难把握。这时候,余老师摒弃了一般老师常用的说明文知识这一角度,巧妙地选择了训练的视点——句。

请看课例一的三个板块:一、精选句子,概说要点;二、深入文句,学习字词;三、组合句子,巧妙说屏。通俗一点说,“精选句子,概说要点”就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组合句子,巧妙说屏”就是用几句话“说屏”,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就连第二个板块,学习字词,也离不开句,也是放入具体的句子中进行揣摩和推测。

从“句”这个角度牵引教学,这设计是大胆的,也是别具匠心的。词与篇之间,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了句,就抓住了词;抓住了句,也就抓住了段与篇。所以,这节课因为句这个训练角度的选择,词句理解、概括内容、信息提取都得到了有力的训练。

二、训练的活动有厚度

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从而达到“用语文”的目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每一项阅读训练都应该是扎实的,到位的,要有练必有得,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设计出“执一驭万”的阅读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这几节课来看,余老师是这方面的高手,有时候是发现寻读,有时候是以写促读,有时候是读中带析,活动设计得扎实而有厚度。

请看课例三的第二板块:文序分析。读课文,根据这样一个话题来品读分析课文:假如没有这一段。

“假如没有这一段”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有厚度的话题。余老师通过这个活动,教会学生了解作者意图,说明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这一段,就会怎么样呢?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的原因。它把学生的思考深深引入到了课文之中。因为如果要围绕这个话题说话,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全文,概括出每一段的大致内容,还要揣摩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思考每个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才能将话题分解成“假如没有第一段”“假如没有第二段”“假如没有第三段”等五个小话题,这样一来,分析的内容就逐渐增厚,由简单到丰富,而课文的内容也迅速被学生所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还顺势论证了课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训练的节奏有密度

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进程的快慢,缓急、强弱、张弛等等。余老师的课堂非常重视节奏之美,他的课,往往就几个简单的板块,如课例三,是这三个课例中板块最多的一节课,包括生词的解决也才四个板块,活动安排整体看上去疏疏朗朗,加上余老师的不紧不慢,让人很怀疑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深入活动中,我们却发现看似简单的流程里别有洞天,思维的密度很大,训练的内容很厚重。请看课例三的第四板块:精段品读。

1.默读,积累4个词语;

2.朗读,体会“很、总、真、便……”等五个虚词的“表情”作用;

3.分析,读出这段文字的两个层次给这一段划分出两个层次;

4.品味,理解“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5.探究,找出能统领全文的一个句子。

如果说前面“文序分析”和“事物定义”还如“高山流水”般缓缓流淌的话,这里“默读”“朗读”“分析”“品味”“探究”则如“十面埋伏”般紧锣密鼓,这五个精读要求,所要训练的是积累雅词、揣摩虚词作用、分析概括层意、理解句意和概括段意等阅读能力,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节奏鲜明,用相对少的时间解决相对多的问题,让学生达到了高密度的信息获取。

总之,训练是语言教学的生命本色,阅读训练过程中,如果我们训练的视点有角度、训练的活动有厚度、训练的节奏有密度,我们的训练才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的训练,我们的课堂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高效课堂,这是余映潮老师“一课三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作者通联:广东珠海市拱北中学]

上一篇: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下一篇:浅谈高效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