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提升电动机故障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时间:2022-07-28 09:49:27

立井提升电动机故障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摘 要】本文针对立井提升中高压电动机故障多发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分析电机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在其它行业领域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提升机电动机;故障多发;原因分析与处理

0 引言

某矿立井提升设备为洛阳矿山机械厂制造的JKM2.8×4/Ⅱ型多绳摩擦绞车,目前配套电机为800KW×2,绕线式三相异步八级电动机。该提升设备于1980年9月28日建成投产,设计年产量90万t/a,当时主井主电机功率为630KW×2,16小时工作制。1987年后开始改扩建,将主电机功率更换为800KW×2,同时减速机进行了改造,速比降为11.5,提升能力由原来的90万t/a提升为150万t/a。随着产能的增加主井电机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逐渐表现出了其性能弱点,设备故障率较高。

1 主电机故障原因分析

1.1 初步原因分析

主井电机故障频发,多为并联套开焊、转子引出线烧断、星点连线烧断等故障,并联套开焊较为容易发现,可根据现场掉锡情况进行判断,处理也相对比较简单,影响时间较短。而其它两种情况,都发生在绝缘内部,多为突然发生,平时巡检时无法观察到,而利用测温仪也无法进行实时监测,发生故障时处理方法比较复杂,工艺要求较高,需要对引出线等进行现场焊接或更换,一般影响时间较长,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主井的正常生产。综合以上现象,归根结底,电机的各种故障都是因为温度过高所致。

电动机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损耗,主要有铁损、铜损和机械损耗。这些损耗最终将转变为热,使电机温度升高。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其温升是不会超过温升限值的。只有电机在故障或处于电气隐患状态下,才会过热,电机过热会缩短电机使用寿命。

根据计算公式:Q=I2×R×∫t,电流的平方与对应电阻乘积,为电机铜损,而铁损一般是固定不变的,铜损和铁损共同构成电机的主要损耗。由公式可以看出,电机的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绕线内阻及运行时间等都成正比,当电流增大时,电机的铜损增加最快,即电机温升加剧,其能量在电机的制造工艺水平的最薄弱处。从而造成电机的并列套烧损、引线烧断等现象。

1.2 电机故障主要原因分析

结合现场设备条件和使用情况等因素,主井电机故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用电机为非标准电机,B级绝缘,虽然额定电压、电流都符合提升容量要求,但是其热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为了保证安装要求,电机外型按630KW电机制造,其体积较小,定子绕组及转子铁心为了达到相应的额定电压与电流,又必须按800KW电机标准,因此,该电机内部结构设计紧凑,通风不良,造成了散热不符合要求。温度会随着电机的持续运行而不断上升,直至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能力。

(2)负荷加大后,启动电流增加,一般三相异步电机的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6~7倍,重载时会更大,从以上公式可知,较大的电流使得电机温升迅速,从而导致烧断、开焊等故障。2004年改造后,增加了提升负荷,由原来的每斗9T增加到每斗9.5T至现在的每斗10T,造成电机启动时间加长、全速运行时电流增大,这对电动机的安全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3)启动频繁,休止时间不足,大型电动机因频繁启动,可加速温升,使电机发热持续时间过长,导致绝缘材料迅速老化,介质损耗增加,发热更历害,严重时则导致击穿而损坏。目前由于提高速度及缩短卸载时间等因素,每小时最多可提42斗,一个圆班下来,最多时竞提到了900斗,甚至更多,除了每天正常的2个小时检修时间外,其它时间几乎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电机休止时间很小,使得电机经常由于过载提升而造成局部过热,轻微时表现为并联套开焊,严重时则造成引出线等突然烧断。

(4)电机老化严重,该800KW电机自从1987年改造以为,一直使用至今,其绝缘部件及转子铁及定子绕组等均有不同程度老化。变频改造后,尤其加剧了其转子的承载强度,由于是定子短封,采用转子送电的方式中压变频调速。该方法使得转子长时间处于高压高频大电流状态,使转子绕组温度迅速升高,易在最薄弱的环节发生故障,即转子引出线的薄弱处烧断。

(5)电源电压过高也是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原因之一。主井6KV电压一般可达6.3~6.4KV,当电源电压过高时,电动机反电动势、磁通及磁通密度均随之增大。由于铁损耗的大小与磁通密度平方成正比,则铁损耗增加,导致铁心过热。而磁通增加,又致使励磁电流分量急剧增加,造成定子绕组铜损增大,使绕组过热。因此,电源电压超过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时,会使电动机过热,严重时则导致烧断故障。

2 解决方案提出与实际工作验证

如果想要改善这种局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解决:

(1)更换符合国家标准的800KW电动机,由于当前电动机的特殊情况及其工作制式等不适合现有的工作强度,只有更换为标准800KW电动机,使电机动的体积满足散热条件,才能有效缓解电机频繁故障的现象。

(2)减少负载,即减少每斗提升量,可有效减小电机启动电流,减少大电流冲击,从而控制电机温升,减少绝缘破坏,减少故障发生。

(3)降低提升频率,增加电机休止时间,即延长卸载时间或增加每班电机的停止时间,使电机温升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进行提升工作。

(4)更换新电机,按照现有位置及基础定制新电机,增强制作工艺,增加所用材料绝缘等级(F级),提高电机抗大电流频繁启动的能力。

(5)有效控制电网电压,使之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数值范围内,以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由于使用变频控制,所以在电控中增加有源滤波装置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综合以上分析,采用(1)和(2)两种方案是被动的防护方式。其余三种方案即符合现场实际,也很容易做到。所以,实际采用和落实了(3)(4)和(5)三种方案。应用效果比较明显。

3 结束语

在现场设备的使用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不能全部更新所有设备。但是,可以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不断地总结经验,解决现有问题,使设备达到最佳的状态,适应生产的需求。其目的和意义非常重大。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和行业应用。值得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胡虔生,胡敏强,主编.电机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2]赵家礼,主编.高压交流电动机检修技术问答[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3]杨天明,王春阳,魏增菊,编.电机绕组维修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上一篇:怎样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子错题本设计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