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多媒体时代广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时间:2022-07-28 08:13:36

积极应对多媒体时代广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迈进多媒体时代,广播面临严峻挑战:电视发展抢占了广播的领先地位,网络兴起撼动了广播“快速、及时、互动”的长处,手机媒体的出现更凸显了便携性优势。广播快捷、便携、容量大、易交流这些曾引以骄傲的特点已不再独家拥有。因此,广播事业面临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形势,广播应拿出更多精力和努力全力打造并凸显自己的优势,通过放大优势来彰显广播的独特魅力,寻求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认识广播的比较优势,发挥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广播在当今的竞争格局中制胜的法宝。近年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新闻立台、开放办台的思想,深化新闻改革,开展节目创新,努力扩大广播覆盖,不断加强新媒体建设,促进台网互动,下大力量走多媒体发展之路,创新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整合内蒙古广播优势资源,发掘广播的合作潜力,努力把广播做强做大,不断开拓围绕草原之声品牌建设而发展的空间。

一. 坚持新闻立台,走有内蒙古特色的广播发展之路

在传播格局深刻变化、媒介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坚持新闻立台已经成为广播媒体的政治责任、社会担当和本质回归。在新闻立台的旗帜下,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广播发展策略,那就是要体现广播特性,发挥沟通的长项,注重传播的实效,办出有思想有内涵的广播。“十一五”期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积极推动新闻改革,提出了打造内蒙古新闻第一媒介的战略目标,以“第一时间”、“第一报道”、“第一解释能力”,追求新闻的话语权。经过几年的努力,新闻节目逐步构建起了信息周全的资讯提供网,重大主题宣传和主要活动导向正确,特色鲜明,形成声势,有效引领社会舆论,巩固了广播主流媒体的地位。专题和文艺节目在保持公众话语权和满足公众欣赏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场直播和各类大型活动不断推出,办“看得见的广播”,极大地提升了广播的影响力。2006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第六套广播频率评书曲艺广播开播,2007年,新闻广播开播,2008年,对农村牧区广播频率“绿野之声广播”试播,标志着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频率专业化改革和建设进入到类型化设计、格式化播出的新阶段。目前,八套无线广播节目初步构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广播节目体系。面对未来,我们提出了“世界眼光,中国立场,内蒙古特色,广播人情怀”的报道理念和打造“中国草原之声”、“西部强势广播媒体”的奋斗目标,有效提升了广播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实力,走出了一条有内蒙古特色的广播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新闻立台,壮大广播实力,必须充分认识广播传播规律,发挥广播的比较优势,继续推进专业化、对象化和类型化改革。在具体的新闻宣传实践中,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进一步强化广播频率与节目定位,锁定目标听众,实现差异化布局、类型化设计和格式化播出,以特色和专业巩固传统的听众市场,开拓潜在的听众市场,提升广播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新闻立台,壮大广播实力,必须继续推进新闻改革,着力提升广播的内容提供能力。提供其他媒体提供不了或者不能及时、全面提供的内容产品,是广播在媒介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几年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各档新闻节目继续把打造内蒙古新闻第一媒介的品牌形象的工作推向深入,在“向世界报道内蒙古,为内蒙古报道世界”的观念统领下,强化“大编辑部”建设,同时以记者站为基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区域新闻中心,全力推进新闻的本土化战略。新闻节目的改革和内容产品的提供上有几个“关节点”:一是以速度取胜,力求在新闻发生时最快到达“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新闻,满足听众的“第一要求”。二是从广播自身的特点出发,实现对多种媒体、不同选题、不同意见的整合,打造高质量的资讯平台。三是以评论强台、观点强台,争取“第一评论”、“第一话语”,在增量新闻的基础上形成独家的视野、独家的观点、独家的解析,在采编环节上采用“记者+专家”的全新组合方式,办有思想的新闻。四是以大格局、大手笔和大制作的主题宣传和媒体行动,彰显广播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在时政报道的改进提升、民生新闻的转型升级、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以及舆论监督的有序规范上做足文章,满足受众对广播深层次的需求。继续以保障公众的话语权为目标,增强针对性、互动性和服务性,力争在表达不同社会诉求、沟通思想解疑释惑、平抑心态、构建和谐方面展现广播的互动效益和独特魅力。继续以满足公众欣赏权为目标,着力提高原创能力和制作水平,做“好听”的音乐,体现高质量的音频欣赏平台特色。

坚持新闻立台,壮大广播实力,必须始终坚持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着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始终坚持喉舌属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广播宣传工作引导社会、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职责。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矛盾日益复杂,如何进一步凝聚民心,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是对广播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为此,必须坚持全方位的导向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贯穿于新闻、法制、经济、文艺等各类节目中,贯穿于广播宣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自治区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全台上下要通过宣传报道工作的创新,着力提升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掌握影响国外舆论、引导国内舆论的主动权。

二. 覆盖和技术保障能力是提升传播力的硬件保证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到目前为止以至于可以预见的将来,其技术传播手段仍将主要依靠无线电波的覆盖手段来实现。近些年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把广播节目的有效覆盖,作为“打造西部强势广播媒体”和“中国草原之声”品牌的基础建设来抓。“十一五”期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抓住国家实施“西新工程”、新时期“村村通工程”和“无线覆盖工程”的机遇,从扩大覆盖范围和提高覆盖质量入手,不断提高广播的覆盖水平、采编播设备的装备水平和数字化播出水平,努力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化媒体的转变。目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全国发射功率最大的省级广播电台之一,全区共有50多个中波发射台、10多个调频发射台和1个短波发射台传输发射转播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蒙古语广播、汉语新闻综合广播、新闻广播、交通之声广播、经济生活广播、音乐之声广播、评书曲艺广播、绿野之声广播等8套广播节目,其中蒙古语广播、汉语新闻综合广播通过中波、短波覆盖全区各地和周边省区,并通过卫星向我国全境和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新闻广播在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调频落地,交通之声广播初步建成了横贯自治区东西覆盖12个盟市所在地、二连浩特、满洲里和主要高速公路及省际大通道等主要交通干线的交通广播网,经济生活广播、评书曲艺广播覆盖到整个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下一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将进一步优化交通之声广播在全区的覆盖,经济生活广播、评书曲艺广播尽快筹划完成在全区其他地区的覆盖,绿野之声广播将积极争取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完成在全区农村牧区的覆盖计划。同时,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蒙古语广播落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中国蒙古语广播节目制作中心”,对蒙古国的广播宣传实现节目形态与国际接轨,节目内容实现本土化、民族化,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 强化多媒体时代下的媒体合作和广播联盟

面对新媒体迅速崛起及日趋加剧的媒体竞争,对于传统的广播媒体来说,必须通过各电台之间以至同其他媒体之间的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做强做大。近些年来,横向与纵向的媒体协作、联合、联盟,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媒体有识之士的共识。2009年6月18日,中国广播联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引领下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广播界的合作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广播界做了一次战略性选择”。虽然成立至今的合作还呈现出一种较为松散联系的层面,但这至少表明了业界内一种积极的政策取向――中国广播联盟给中国数百家省级和地市级广播电台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中国广播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改变过去分散割裂、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集合和发掘广播自身的优势资源,办出新媒体环境下的特色和新生。

省级广播和省级以下广播,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媒体,同地域间的广播媒体之间的合作,应成为破解广播进一步发展的一把锁匙。近年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采取开放办台、合作办广播的主动策略,加强同国内外、区内外多层次广播媒体的合作。2008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依托旗下系列台绿野之声广播,联合自治区15家旗县电台成立“绿野广播联盟”,成为中国广播界较早在省级范围内成立联盟的省级电台,被业界人士称为 “2008年中国广播十件大事之一”。到目前,“绿野广播联盟”已发展扩大到30个成员台,形成联合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加入中国广播联盟。2009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加入全国省级第一套广播频率共同参与组建的“中国新闻广播协作网”。2009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以蒙古语广播、新闻广播、交通之声广播、绿野之声广播和内蒙古广播网为平台,联合各盟市电台和牧区旗县电台,发起成立了“内蒙古广播联盟”。“内蒙古广播联盟”的发展目标是:随着联盟合作的深入,努力使目前单一的节目联盟逐步向经营联盟和产业联盟发展。近几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还先后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满洲里市政府、鄂温克族自治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了区内外广播优势资源的整合。可以说,借助外力“抱团取暖”,打开媒体边界引入外脑外力,从自唱独角戏到同唱一首歌,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走“合纵连横”的联合发展之路。通过不同形态广播联盟和不同形式广播协作体的建立,实现媒体间以至于媒体与全社会各层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正在成为内蒙古广播人的共同选择。今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还将努力把“中国广播联盟”、“内蒙古广播联盟”、“蒙古语广播联盟”、“绿野广播联盟”及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式作为聚合媒介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和人才优势的重要平台,秉承合作、创新、共赢的原则,积极加强与中央台、各省市(区)台、各盟市台、旗县台在广播新闻宣传、节目交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领域的合作发展空间。

四. 加快广播传播方式的转型,加快融合新媒体的步伐

当今社会,谁的传播手段先进,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流传,谁就能更有力的影响世界。新媒体的发展壮大,彻底改变了媒体的竞争格局,新闻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新闻本身的价值,而且还取决于它的传播渠道。新媒体的发展客观上分化了传统媒体的新闻受众,同时也为广播电视借助多媒体实现传播方式的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加快了媒体融合的步伐,积极加强网络建设,力争从单一广播媒体向多媒体发展。先后建成了网络视频直播间,开通了网络视频节目和《内蒙古广播网》蒙古语频道,向台网一体化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10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成了网络音频节目、图文节目播出许可证相关申请工作;目前正在申报网络广播电台,研究制定电话广播和移动广播的发展规划;依托网络技术,内蒙古广播网开通了通辽频道和乌兰察布频道,新建成的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乌海直播间,已开始试运行。按照台网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内蒙古广播网》还将增加功能,扩展频道,更新内容,并利用驻全区盟市记者站的资源优势,继续开通盟市网络频道。《内蒙古音乐网》在继续增加曲目的同时,还要更新版面,增强功能,争取尽快建立起蒙文版的音乐频道,筹建新蒙文网。还将发挥网络直播间的作用,实现台网互动。继续加强与内蒙古广播联盟台之间的合作,实现联盟台节目在《内蒙古广播网》上的直播和点播。网络广播将最大限度地拓展音视频和图文频道,成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声音存储和提供平台,形成无线广播和网络广播既相对独立,又有效互动的“融媒体”广播体系。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五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将在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媒体,加速实现由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转变,努力推进广播媒体的转型和跨越。

上一篇:《索日娅》成为少儿喜爱的电视节目 下一篇:论新闻资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