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2-07-28 07:14:39

改善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政策建议

山西省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农田水利、道路、文化、交通、通信等公共产品支出对于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推动农村发展,有必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转向农村地区,落实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因此,着重就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支出方面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政策及建议。主要有三方面:转变思路,借鉴先进理念;促进供给主体多元化;建立长效良性机制加以保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公共产品

一、借鉴国外先进理念

国外许多国家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巨大成绩,例如日本、印度。关于新农村建设上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日本的坚持,日本对农村建设的重视历时颇久,进行新农村建设,先后多次试错,1955年农林大臣提出“新农村建设构想”,主要措施有建立农业振兴协会;为缩小日本行业间和区域间的差距,1967年有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80%的村户进行农村基建和经营现代化建设,并且成立构造改善局,制定集落地域整备法,逐步实现农村地区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和良种化;1978年,日本进一步提出“造村运动”,从而吸引农村青壮年留在农村发展,重振农村等。重振农村关键在于资金筹措,日本采取了许多“惠农”政策,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较大倾斜,成立农协,支持农村建设,政府补贴农协,降低农协税率,此外,经由农协给农户发放利息补贴资金和贷款资金,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力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与。

从日本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农民自愿组织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显著优势:第一,可以实现分散经营的农民和大市场的对接,有利于农民形成数量上的优势,改变原本势单力薄进入市场的弱势地位,减少农民在经济活动中的盲目性、利益外流。第二,能形成完备的遍布各地的综合服务网络,利用其联合的力量,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的快速、高效的相应配套服务。第三,具有较灵活的社会活动组织功能,组织大量农民参与所在社区的各种活动。

不仅有日本,还有印度等先进理念有大量值得借鉴之处。中国农村地区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建设,首先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灵活学习并借鉴外国先进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这将更有助于各省市县乡农村地区改革发展。

二、供给主体多元化

山西省农村目前无法完全依赖公共财政来保证公共产品供给,这就有必要要求公共产品主体多元主体化。接下来,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进行具体阐释,主要包括:基层政府、地方企业、新闻媒体和村民自己。

基层政府要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合作,转变政府职能,由原来的管制型政府向接地气的服务型政府转变,以民意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这主要在于农村公共产品成本较高,农民更喜欢“搭便车”,而且存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基层政府还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以防止腐败,主要做法有:公开政府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培养管理人才,健全社会公示和决策听证机制,发展更多的非政府组织,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水电通信、医疗卫生达到更高要求,从而使“问政于民、决政于共、行政于和、监政于工”落地开花。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源配置中,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地方龙头企业要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在技术、管理及人才供给方面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支持,为农村地区配套建设更多的技术服务站和人才学习站。为减少企业与村民之间可能出现的诚信问题,有必要引入政府管制或者是保险等方面以谨防诚信危机。

社会新闻媒体一直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于舆论导向具有极大的决定作用。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和监督者,我国新闻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大责任。要加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工作者要坚持作风正派,唯有这样,社会监督才不会缺席。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面临许多监督空缺,新闻媒体的出现能够弥补这块不足,主要措施有:通过曝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存在不文明现象,如基层政府挪用资金,忽视农民利益,只搞“面子工程”,从而唤起群众监督意识,引起高层重视,表达民声及需求,监督公共产品供给是否公平、是否有效。

农村村民也要积极参与,转变思想,更新陈旧观念。积极配合企业,配合政府展开公共产品供给工作,降低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阻力。农民要有自愿供给意识,充分表达民意,表达对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等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加强与政府、企业和城市的交流,真正当家做主,积极主动参与公共产品治理。另一方面,要监督政府工作,监督企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效率。

三、建立良性有效机制

农村公共产品主要机制有: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协调机制、供给决策机制,供给监督机制。构建信息充分、表达丰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表达机制,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基层领导正确鼓励与引导,社会媒体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对于供给决策机制则有更具体的要求,即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基本情况,增加对农田水利及道路建设、基础教育、网络通信、乡村本土、公共医疗卫生、科技推广的财政支持和人才支撑,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供给监督机制则要求社会广泛参与监督,监督公共产品资金落实情况、公共产品产出水平和效率状况,从而有效促进公共产品设计、运行及运行过程中的维修保护。

四、总结

结合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我认为: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公共产品效率水平,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山西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问题得手段。参考文献:

[1][日]速水佐次郎.[美]弗农・拉坦编.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229~251.

[2][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79~93.

[3][美]A・J・雷娜,D・科尔曼编.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81~97.

上一篇:浅谈ERP对杂志社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啤酒的生活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