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鹤岗市地膜使用及回收利用的思考

时间:2022-07-28 05:06:08

对鹤岗市地膜使用及回收利用的思考

摘要 介绍鹤岗市的基本情况及该市地膜使用概况,分析该市地膜回收再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阐述地膜回收再生产的意义及经济效益,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地膜;使用;回收利用;意义;经济效益;黑龙江鹤岗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15-01

地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需要200~400年时间才能完全被降解。随着使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残留的农用地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降低耕地质量。残膜在土壤中积累,阻碍了水分及养分运输,并缠绕作物根部,导致作物营养不良,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生长,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农民收入受到极大影响。大量残留地膜还直接影响机械作业,降低整地质量和效率。农户就地燃烧残膜,释放出氯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因此,随着地膜的使用和普及,地膜回收和再生产尤为重要。现就鹤岗市地膜使用、回收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等问题介绍如下。

1 鹤岗市基本情况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属煤炭资源型城市。市区南部以阿凌达河与汤原县为界,西部与伊春市接壤,北部与俄罗斯的比罗比詹州毗邻,东部以梧桐河与所属的萝北县为界。市区面积4 551 km2,由6个行政区组成,其中农业区为东山区和兴安区。市区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

鹤岗市处于中高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3.6 ℃,年内以7—8月最热,最高气温37.7 ℃;1—2月最冷,最低气温-38.8 ℃;年日照时间为2 300~2 700 h,由南向北递减;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5 d;结冻天数为190 d左右,冻层深度在1.4~2.0 m;活动积温为1 900~2 500 ℃;多年平均降水量599 mm;年蒸发量(E601)为600~730 mm;全年盛行西风或西北风。

鹤岗市区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耕地平坦,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以及马铃薯、蔬菜、烟草等粮食、经济作物。市区现有耕地3.6万hm2,粮食总产20万t,蔬菜年产16万t。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蔬菜、西甜瓜等作物,其中玉米2万hm2,水稻7 333 hm2,大豆3 667 hm2,蔬菜西甜瓜5 000 hm2 [1-2]。

2 鹤岗市地膜使用概况

鹤岗市从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由于其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低温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显著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为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覆盖面积已达到7 000 hm2,按现有地膜生产应用面积计算,每年使用地膜达300余t。目前,鹤岗市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西甜瓜类、玉米等作物,目前地膜已经与种子、化肥、农药一起成为不可缺少的农资。

3 地膜回收再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地膜生产农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及残留地膜的增加,今后由于地膜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会逐年增大,因而有必要开展废旧地膜的回收和清理工作,逐步减少废旧地膜污染。目前,地膜田间残留量较大,没有回收残膜机械和残膜回收加工企业,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回收,回收难度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还没有达到要求,废旧地膜回收后主要是烧毁或者送到垃圾收购站。收购后的的残膜含土量大,一般非专业收购点没有清洗设备,不收购农用残膜,影响了地膜残膜的回收再利用[3-4]。因此,建设具有专业清洗设备的收购点,可以有效提高地膜回收率。建设残膜回收点,引进残膜回收机械,推广应用0.008 mm地膜,建立示范区,制订地膜残膜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自觉进行残膜回收再利用。同时,随着农用残留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悬挂在枝头,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残膜将被送到回收加工网点回收再利用,残膜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

4 地膜回收再生产的意义

一是通过地膜回收再生产项目实施,清除了土壤中残留地膜,提高了土壤畜水保墒能力,增强了耕层的通透性,消除了烂种烂芽现象的发生,作物根系生长健壮,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升了肥料利用率,机械化作业标准大幅提升,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二是净化了农业生态环境,从源头上降低了农业污染,对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该项目示范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从地膜的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牵动,企业为依托,农户积极参与,市场化推进,财政补助扶持,市、区、乡政府监管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总结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三是由于机器收膜的生产率是人工收膜的10倍以上,可极大地缓解残膜回收期劳动力紧张局面,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使其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地膜回收再生产项目建设围绕推广地膜科学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清除土壤中残留地膜,并回收加工再利用,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带动鹤岗市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市区残膜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该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5 地膜回收再生产的效益

地膜回收再生产项目建设实施后,清除了残膜,避免了由残膜污染引起的的作物减产,使作物增产750 kg/hm2,增产10%以上,增收1 500元/hm2,总增收1 000万元。残膜回收后,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加工残膜300 t,产值6 000元/t,企业增收30万元。

6 参考文献

[1] 贾守运.五种延长地膜使用寿命的收藏法[J].中国花卉盆景,2006(3):33.

[2] 郑叶辉.除草地膜使用技术[J].河北农业,2004(2):16.

[3] 刘伟峰,赵满全,田海清,等.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3(5):34-36.

[4] 梁志宏,王勇.我国农田地膜残留危害及防治研究综述[J].中国棉花,2012,39(1):3-8.

上一篇:基于土地利用的遥感影像协同式解译 下一篇:ICP—AES法测定硼肥中的硼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