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意念的养生作用

时间:2022-07-28 03:08:08

五禽戏意念的养生作用

练习健身气功·五禽戏中每一戏时,意念都会通过意会各禽的神韵而得到内在转化。具体包括每戏动作及结束调整中的意念。当每戏动作结束时,配以短暂的静功站桩,诱导习练者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和“五禽”的意念转化,以此来调整气息,宁心安神,起到“外静内动”的功效。运用此种意念转化长期积极主动的锻炼,可能会帮助人的精神情志得到转换调解,缓解精神紧张,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至于意念转化,就是意会各禽的神韵“象”转化为另一种“象”的过程。它的动作特点是通过“立象以尽意”的审美特征,而达到养生的作用。

五禽之“象”可以通向审美而养生

练习五禽戏所伴随的意念,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意念转化。意念转化的时机就在于两戏之间的连接处,为“象”转化提供了“内在时间意识”的基础。而“象”又能通向审美。为什么呢?第一,“象”是天地万物形象地模拟、写照、反应。而艺术也是天地万物形象地反映。五禽之“象”是“观物取象”的结果,是练习者对于五禽的观察及生活经验创造出来的,其本身具有艺术性。第二,“象”是以形象来说明义理;艺术形象则是以形象来表达情意。但就两者都是以形象来表达有关社会生活的内容这一点来说,它们有相通之处的。五禽之形象可以充分表达练习者的情意。第三,“象”,本身就是诗歌,“赋”、“比”、“兴”都有。“赋”者,有铺陈之意,是把所要叙写的事物加以直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在五禽戏每戏中,两式的第一式,如虎举、鹿抵都是为虎扑、鹿奔铺陈的,是一种“赋”的手法。所谓“比”者,有拟喻之意。所做动作拟喻五禽之意,体现的就是“比”。而所谓“兴”者,有感发兴起之意。因五禽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发兴起之意。由此,精通医学的华佗:“于其所看之物、所观之象、所思之事、所提之文中,皆可得见。在关注实事、提出问题之倾身所向中,人的身体动姿乃得呈现……”也就是说华佗创编五禽戏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意念转化——“象”的变化过程,而后才会有五禽戏的动姿出现。总之,五禽之“象”可以通向审美形象。所以,在练习五禽戏时,五禽的“象”所起的作用是以感性为基础,通向审美的。而且,五禽戏动作编排符合生理特点,通向的是一种生命之美,是显意识指导下的动静结合的节律性身体运动,“象”作用的重要方面是通过“赋”、“比”、“兴”的过程,与“心息相依、动缓息长、意形相随”的运动特征相结合,产生特定协调的动静态势和意向,并将观注收回在自我整个身体中,使身体放松,处于气血融融、活泼自在的内外协调统一状态。

五禽戏的动作以产生“内模仿”为依据

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是怎样来的呢?首先,他对于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不仅限于对外界物象的外表模拟,而且更着重于表现物的内在特性,表现宇宙深奥微妙的道理。其次,“观物取象”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观”就是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和感受。同时,“观”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观看是眼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看明白则是看的高层次结果,看是主客体之间的感知关系。“它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文化意义。看是一种社会情境和语境,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或文化性的话语行为。”那么,看的高层次结果,华佗会发现自己有“内模仿”的。“内模仿是身体运动的力的式样和客体的力的式样的同构,……正是在主客这两力的式样的同构中,美感(美)产生了。”简单的说主体不把模仿外现于动作上,只在心理上做内在的模仿,是一种审美欣赏。而“取”在“观”中获得审美欣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创新。“观”和“取”都离不开“象”。五禽戏的动作名称如虎举、虎扑等就是“观物取象”的深刻反映,是审美欣赏的一种结果。当然,华佗在确定“五禽”的名称上离不开观物所采取的方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仅取诸身,远取诸物。”(《系辞传》)所以,五禽戏中有天上飞的鹤、树上攀爬的猿、地上善跑的鹿、行走敦厚的熊、和善蹿扑的虎,比较全面地概括自然界中的几种动物。仅听动物名称,也会产生“内模仿”的。所以,华佗在编创动作时,会以“内模仿”所留下的痕迹为依据,对各种动作进行多次的取舍。最终获得的将是一种艺术。这可以用王晓华的话去解释“身体在如此做时是可以感知自身的,他的活动是自我呈现的活动……而当这种自我呈现的活动会集为内在的映像时,艺术便诞生了。”意思是五禽的动作,需能感知到“内模仿”,而后成为“映像”时,动作艺术便诞生了。恰恰艺术就具有养生的功能。

五禽戏意念转化的养生功能

《系辞传》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意思是通过立“象”可以尽意。“立象以尽意”在五禽戏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习练每戏之前,有一个统一动作(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同时两臂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这为各禽意念转化奠定生理、心理基础。练虎戏,首先想的是“象”,而后做动作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猛虎,伸展肢体,抓捕食物;练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众鹿戏抵,伸足迈步;练熊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山里中的黑熊,转腰运腹,自由漫行;练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置身干花果山中的灵猴,活泼乖巧,摘桃献果;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湖边仙鹤,伸筋拔骨,展翅飞翔。所以,在练习时,就会有这样的规律:意随形动,气随意行。以此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到达“立象以尽意”具有审美特征的养生目的。这样,练习五禽戏的审美观照实际上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因为:“立象以尽意”强调以一颗真诚的心从生命内部去认识和把握动物生命的活力,其实质具有艺术的养生效果,正如宗白华所说:“艺术是精神的生命贯注到物质界中,使无生命的表现生命。”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五禽戏的身体运动就是一种“审美文化”,因为审美使人的整个身体就沉浸于某种情境之中,身体的一切感觉都被调动起来,不再被划分为具体器官,器官变成了活的身体,精神的触觉。再者,身体的心、形互动,通过“气”的化行得以实现,并与自然形成互动关系。所以在练习每戏前要“立象”思维,练习时尽量展现禽的神韵,这本身就能说明“身体”就是一种“语言”,是“身体”本身在说话。同时,会感觉到“身体在陶醉于自己的强力感时便会进入美学状态,变得轻盈、敏感、兴奋。”这自然是一种注重身体直接感受的生命文化,其本质就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养生作用之反应。

上一篇:健身气功的运动养生观 下一篇:如何缓解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