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品牌到多品牌的“二级跳”

时间:2022-07-28 02:18:34

从单品牌到多品牌的“二级跳”

品牌专营商的困局

王经理是国内某知名乳品A品牌的一位区域专营商。十年间,王经理一直跟随A品牌,深得厂家信任。依靠牢固的厂商合作关系,王经理把A品牌做成了当地的强势品牌,使其连续5年在当地同类商品中“销售第一”,还把这个区做成了A品牌的样板市场。王经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食品公司,发展成为固定资产上千万、年营业额近亿元的大型乳品销售公司。

但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型零售终端的兴起与成熟,以及厂家进一步细化市场,王经理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1.厂家开始培育县级经销商,致使公司的营业额迅速下降。

Z区域市场共辖3区9县。年初,A品牌将王经理管控能力较差的3个县区市场划分出去。虽然厂家加大了对Z市场的费用投入,使销量与单区域赢利得到一定提升,但区域市场变小,终端费用提升,整体销售额远远赶不上市场划分以前,盈利能力也大大受损。

2.A品牌是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利润逐渐趋于透明,区域的赢利难度在增大。

A品牌具有名牌产品的普遍特征:市场覆盖广泛,销量大,渠道冲突不断,常规产品的价格逐渐趋于透明,经营利润持续走低;即便推出新品,为获取终端销量,对商的赢利控制也相当严格。单纯依靠A品牌提升企业赢利,难度越来越大。

3.主竞品都在不断增加市场投入费用,二、三线品牌的竞争矛头也指向了A品牌。要想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商需要不断投入人员、配送服务、促销推广,运营成本上升,经营利润下滑。

4.为适应厂家直供终端的需要,王经理在自己的每个县区都设立专车、专人、仓库以及便于办事处管理控制的电子网络报表系统。但是,仅仅为A一个品牌添置这些资源,显然未能最大化利用。

单品牌经营越来越无法满足王经理的利润要求。

一级跣:从单品牌到多品牌

对A品牌经营的专注,是王经理经营成功的根本,也是他的优势所在。但随着销售渠道各环节的变化,多品牌运营已经势在必行。

完善品牌专营商的产品结构

A品牌属于中档品,不适用于下探乡镇市场的深度分销,这与未来渠道发展趋势有冲突;A品牌属于固体产品,淡旺季销售比较明显,销量主要集中在1~4月份,9―12月份,而5~8月这4个月的销售比较冷淡,产品淡旺季明显,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知名品牌各环节利润趋于透明,产品的赢利空间受到限制,已经不利于商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降低经销商渠道拓展费用

有效的产品组合可以分摊经销商的配送费用,降低单位产品配送成本;增加经销商与大型零售终端的谈判筹码,提高商在终端市场运作中的主动权;满足不同渠道终端市场的需要。

打造专业渠道商品牌形象

单一的品牌经营,虽然可以体现企业经营的专业、专注性,但是却不利于打造经销商自己企业的形象。

根据自己对产品组合的理解以及对品牌选择标准的要求,王经理婉言谢绝了很多慕名而来的知名食品、洒水厂家,而是选择了发展中的乳业品牌B和一个外资乳业品牌C在Z区域的产品经销权。王经理的道理是:

1.B品牌属于低价位产品,C品牌属于高价位产品,与现在的A品牌(中档价位)在价格上不会产生明显冲突。

2.B品牌属于乳业新兴品牌,市场操作模式先进,运作灵活,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可以作为战略性品牌经营。

3.经营低价位的B品牌,可以非常有效地拓展公司的乡村网络,并推动对A品牌市场的进一步细化。另外,B品牌属于液态乳品,旺销季集中在5~9月份及节假日,与A品牌形成了良好的经营互补。

4.发展高档产品C品牌,顺应了高档品牌在大中城市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级跣: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取得两个品牌的权容易,要把这几个品牌的产品经营好,可就不容易了。多品牌经营,第一次让王经理感到了管理上的吃力。原先的组织规划、市场运营模式、资金规划,甚至库存管理、终端营销方式等,都必须进行重大的调整。

人员组织规划转变

王经理的公司在A品牌时,为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例如:库管小王就同时兼任着公司的内勤,负责出入库管理与终端销售数据统计;小李一人负责着A品牌3个县区的销售管理。

公司品牌增加,各个职位的工作量都在增大,一个人不可能再身兼数职,或负责多个销售区域。公司开始由“一人多职”向“一职多用”转变,即设立单独的库管、业务主管、理货、导购等。但这些人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对A一个品牌负责,而是几乎每个人都兼顾A、B、C三个品牌的销售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王经理注意到了人员规划与品牌推广的有效结合。毕竟,业务人员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实现业务人员对产品推广的有效性,必须实现对A、B、C三个品牌多个单品之间的有效组合与规划。这就要求对自身的市场运营模式与营销方式进行转变,以实现对多品牌多个单品的有效组合与推广。

市场运营模式转变

随着A、B、C三个品牌在Z地区的发展,王经理感觉到自己在资金周转与库存管理方面也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个别单品大量积压,占用周转资金;另一方面却因资金不足或订单缺乏规划,多个单品断货。市场运作模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

1.产品推广。

根据各个单品的赢利能力,以及不同时期各单品在自己经营中的角色,做好整体的产品和品牌推广计划;严密规划产品推广方案,准确评测销售预估,说服厂家投入一部分资源,或提供一些执行标准,共同推广。

产品推广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战略规划阶段:规划整个产品体系的发展与推广,避免内部冲突,通过推广单品,带动整体销售。

品项划分:根据品牌的产品性质,以及当地市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所经营品牌内的产品进行单品划分。

赢利分析:分析各单品的单位赢利能力,确定推广的侧重与组合。

品项组合:实现产品推广的有效组合,包括价格的互补、销售提升与赢利能力的互补、产品淡旺季销售的互补。

产品推广:战略性产品、盈利性产品、季节性产品各有侧重,用畅销产品打造市场,通过新品整合市场。

2.财务审核。

安装了财务软件,增设专门的品项考核分析员,管理各品牌的资金占用、赢利能力、合理库存需求,确保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通过产品的单品项资金占用、周转及经营毛利,分析单品赢利能力(如表1)。

根据上面的分析,对经营产品优胜劣汰,改善产品结构与资金周转。

3.库存管理。

增加专门的库管人员,严格对进销存进行管理。

严格管理仓库的产品储存与摆放位置,划分品牌存放区,分单品进行打垛陈列,并根据库存数量,将库存产品分为整垛区与散货区,再根据产品周转的快慢,将产品由外向内依次排列,确保摆放清晰。

建立单品出入库信息卡,使每个单品的出入库数量及流向都一目了然,每周录入出入库信息卡,每月进行汇总,并由微机自动生成单品月度进销存数据与合理库存及周期进货预计。

建立滞销产品报警机制,将库存产品按保质期长短,分别制定不同的库存期限,每天上报超出库存期限的产品,请示处理。

优化库存管理,实现计划定单的合理下达与产品损耗的降低(产品的正常损牦应不超过0.3%,降低损耗就是提升收益),提高赢利能力。

4.建立终端数据库。

随时掌握终端客户的进销存情况,强化品项的推广。

上一篇:品类经销商的五大优势 下一篇:掠夺性市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