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里的莞城设计

时间:2022-07-28 01:28:38

夹缝里的莞城设计

话题背景:

纵观室内设计行业,深圳绝对是一股不容忽略的力量。是什么造就了深圳设计?政府行为当然是最为强劲的托动力,但深圳独特的市场氛围,让设计师的组成结构相比其它城市更加多元、丰富。深圳是一个没有疆域局限的开放性城市,从意义上讲她虽然归属于珠三角地区,但面对的市场绝对是整个国内版图乃至国际市场。古语有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我想深圳设计给周边城市的印象绝对不是“鼾睡”状态,而是爪牙密布攻击性极强。对于地处于深圳周边城市的设计师们,该如何应付深圳带来巨大压力?在流失设计市场的同时怎样反省本土设计的出路?

嘉宾背景:

麦德斌:东莞创达维森设计机构执行总监

钱际宏:广东星艺装饰总设计师

邓志钦:创展空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麦德斌:麦、钱际宏:钱、邓志钦:邓、记者:记

东莞设计现状

记:东莞作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城市,在设计方面有很强的个性,就像我们以前在读大学的时候,提到广东这一带,就是富有的代名词。那你们又是怎么看待深圳设计与广州设计的呢?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深圳的设计辐射就比广州强很多,因为深圳设计面对的是全国。很多深圳的设计师都能在西北地区接到工程,但是广州的设计师就会少一点。现在一些刚毕业的新兴设计师们都会把深圳或者广州作为自己事业努力的方向。作为东莞设计协会的会长,你是如何看待东莞的设计行业与设计师呢?

麦:东莞这个市场也很大,但是我们做不了多少,只能说是很小的一部分。另外大部分去哪了呢?答案就是深圳和广州。总结下来,还是宣传力度不够所致,就好比会唱歌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公司签约,他仍然出不了唱片,没唱片就出不了名,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记:如果把整个东莞的设计师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集体,然后跨省市去接单。这条路可行吗?

麦:就整个东莞来说,我觉得可行性不会很大,因为整合后东莞的接单能力会弱下来,反而单打独斗能力会比较强,每个人都会守住自己的圈子,而不愿意把资源拿出来共享。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就是以后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宣传,当然这个方式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这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现在东莞除了设计协会还有一个装饰协会,但是其影响力就很小,很多项目都是深圳和广州的设计师在做,其实东莞的设计师水平和能力也有啊,只是宣传力度不够,所以导致接不到单。大一点的单位全部都在外地,有时候东莞的设计师会觉得自己比较没面子,很多本地的老板会问:你在东莞做哪个比较出名的酒店呀?有做五星级的酒店吗?没有,甚至稍微出名或者能够见人的项目都基本上找不到。

记:可能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每个人的需求不同,除了金钱,还会有名气、社会认知感,但是作为一名东莞设计师,不管是在本地也好,在外地也好,出去得不到像深圳广州设计师那样高的评价,有时候会觉得很丧气。

麦:最近有两件事给我的感触很大,第一件事是有一个乡会的会长打电话给我,说他的朋友要搞一套别墅,让我帮忙推荐一下设计师,但提出唯独不要东莞的。这其实就是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本地设计师没多大信心,总觉得深圳的广州的设计师就会厉害很多。另外一件事是发生在前不久,一个客户带着几个朋友过来看方案,公司就准备了个PPT给他看,结果他走的时候丢下一句:想不到这里居然还有这么棒的设计方案。事后我才知道,他是中建X局的局长。通过这两件事,我觉得东莞设计师的能力和水平都有的,缺少的只是机会。

夹缝中的“黄金走廊”

记:我知道钱际宏是安徽人,你在东莞做设计有多久了?

钱:八年。

记:那基本上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圈子了,那以你的角度来理解这座城市的设计行业,可能又是一番见解了。

钱:我们需要多角度、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用更加实用的方式去面对,东莞这座城市说好听一点,它位于广深高速的黄金走廊之上,说不好听一点,那就是比较尴尬地在深圳和广州的夹缝里。但深圳就不一样,那里集合了全国各地的设计人才,显得比较自由,辐射概念特别强。东莞拿我自己来说吧,东莞是我们集团队伍的发源地,而且我们这支队伍在整个集团中做得很辉煌,相比在深圳的分公司要强很多,但是我们面对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就是,在东莞,你的市场仅仅就是东莞,如果你想走出去,需要通过什么渠道?只有通过前期对老客户的服务,包括设计,必须要以作品说服了客户,然后要试着走出去找项目去做,但是想要外地的人找你去做设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深圳的分公司尽管那么弱,却可以接到北京上海的单,而且有大量中山福建的单,所以区别就在这里,东莞的设计师要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那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很难去改变的,这种综合下来的大环境又促就了现在东莞真正能站得住台面的设计师人基本没有几个,但绝对是有的,只是相对这些窗口城市来说要少一些。我觉得在东莞就是要用作品说话,只要好的设计才能吸引住客户,然后再加上适当的宣传和包装。

记:我个人觉得,广州的设计力量可以基本上占到全部广东省的设计资源,毕竟它是一个省会城市。但有一点不好的就是它围墙的观念太重了,深圳就不一样,那里集合了全国各地的设计人才,显得比较自由,辐射概念特别强。东莞这座城市比较尴尬的就是处于深圳和广州的夹缝里,感觉总是冲不出去。

钱:而且每个政府所打出来的牌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其实政府对设计行业的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设计行业基本上没被政府重视过。多少年来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东莞是一座制造业城市,随处可见“东莞制造”,但是“东莞设计”这四个字很少有人听说。

记:我说一个很不好听的例子,我们编辑部基本上每天要看十几个设计案例,有时候看到一些色彩用得比较重一点的,立马就会有人开玩笑说那是东莞风格,那些设计透露出一些酒店的感觉。

钱:刚才你所提到的这边很多东西要参照、尊重客户的意见,东莞跟其他城市确实有很多不同,东莞有些目标群体也想创新,也想搞新一点,但他要参照周围人,因为东莞人大都比较务实,不仅要自己看着顺眼,而且还希望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能喜欢。设计师们的作品不能太超前,因为在客户那一块会受到制约。所以在东莞的设计一般很略显保守,而且跟市场上所流行的一种大致风格比较吻合,在抓住一定的流行趋势后,再稍微拔高一点,一般情况下这种手段比较稳当。有些东西很难说哪里好哪里不好,但是平台不一样就有不同的解读。比如上海作为一个窗口城市辐射周边的城市就比较简单,而周边城市想要接到上海的单就很难。

怎么看待广州深圳设计师

记:你们是如何看待广州深圳的设计师的呢?

钱:没什么区别的,只是选择的不同而已。

邓:深圳设计师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刘xx,他这几年冒得很快,能接到很多项目,可是我们去看他几年前的项目,其实也是很烂的,包括对比今年跟去年的作品,都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别人有机会和平台。其实光看专业能力的话我们并不会相差很多的,只是机会和机遇我们就比他少很多,这样就导致我们所面对的客户群是最具共性的,因为有个性的已经走了,我们也不可能不去做共性的东西,只是我们要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做。

记:这可能与他们所接触到的甲方层次不一样,我个人觉得东莞设计是在走市场,户主希望设计师能用最少的钱达到他们所想要的效果,而深圳那边的设计师看重的则是概念。

邓:可是我们在东莞的设计师玩概念是会很痛苦的,因为一切都是徒劳。

麦:其实东莞也有这种客户存在的,只是他们不在你的手上。所以总结起来一句话:大部分设计师在东莞的名气不够大。缺少的就是宣传炒作的手段,毕竟大家都在这个地方讨生活嘛。

邓:但是就以后的路来讲,或者是现在的设计环境来讲,我觉得东莞是强于汕头潮州等其他地方的,我们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长期有效的宣传,再加上平时多组织一些活动推广一下,东莞的设计行业也是可以很不错的。

麦:其实设计师这个圈子很演艺圈是有很多共性的,一个是宣传,另一个是市场定位。但首先你得具备那个能力,就好像你作为一个明星,演艺公司也要看你有没有值得他去包装的东西,能力还是最关键的。香港那边曝光率比较高的设计师的包装方式就跟演艺圈里的包装方式一模一样。

地域风格

记:在过去两年里,福州设计和温州设计闹得挺火的,这两座城市的设计就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点,那边的人大都喜欢金黄颜色的东西,觉得那是富贵的象征,温州人喜欢比富,你的房子装的什么我也要装什么,通篇的作品里面全是金黄金黄的一片。你们在外面做酒店,客户会不会要求说你就得做成东莞风格的?

钱:这样的情况也有,但是不多,我们会提前让客户去看一套一套的方案,然后再作决定。

记:我认识两个东莞的女设计师,我自己感觉她好像比深圳的设计师奔放一点,敢说一点。

钱:这点跟个人有关,跟城市没有关系。

记:像酒店房间里面的玻璃隔开的这个书法象征已经很老套了,但在当时刚推出来的时候还是挺有新意的,现在老一点的酒店,比如广西南宁那一带,还是这样的。

麦:对呀,现在在南宁那一带,我们给一些方案过去,已经觉得比较老土了,但那边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钱:嗯,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地域时差,特别是在设计行业。

麦:不过南宁近两年发展也挺快的,开发商相当多。

钱:这就是一种地域文化,我们公司招聘新人的时候,应届毕业生过来东莞上班一般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成长期,刚上路的时候如果指望他去做项目那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把他硬推上去做项目也基本上不会成功。但如果把他放在南宁,立刻会发生变化,他马上就可以做出很多个项目,这就是区别。

钱:首先东莞的土生土长的设计师本身就很少,可以用硕果仅存来形容了。东莞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生俱来有一种安于现状的心理,因为本身这里各方面条件也很好。

记:是的,比如我们湖北人或者安徽人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出去,因为那个地方的资源不够你去消耗,所以就必须要走出去,无论是去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广州。

钱:他们是做设计的,我们是做工程的,我觉得做设计一定要选择好城市,深圳北京上海这三个地方你应该要任选其一,不过现在东莞也需要力量来支撑。

麦:在东莞做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发现一个可以让人们可以念得出名的设计公司。本地市场也还算比较丰富,可是东莞的老板现在已有很多不在东莞了,都选择去二线城市或者三线城市了。所以我感觉东莞就是缺乏宣传包装。

邓:东莞的业主实在是太务实了,缺乏一种个性和亮点,追求共性的太多了。前几天我们去做一个别墅的设计,户主完全听不进我们的设计想法,只需要我们照着谁做照着谁做就好,他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普通的东莞老板姓会更加厉害一点,尤其在收费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抱怨的理由,一些过来谈项目的人跟我们进行交涉的时候一旦涉及到费用问题,达不成共识时一般就谈不下去了,我们虽然做十几年了,但是收费的幅度也不会很大,尤其是一些老客户,想要舍弃又划不来,在这样一个行业,我觉得东莞的户主们都很喜欢讨价还价。外面太多人去冲击这个市场,我们想要做高一点实在是太难了。可是民众却不了解设计公司也有分级别的,我们不同于外面其他公司每平米只收三十四十的。这就好比香港的明星一样,是分层次的,级别不同,出场费当然也就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当户主愿意支付的价格达不到我的底线,我宁可放弃,真正厉害的设计师是去选择客户。

在东莞市场是不小,出名的公司不多,但公司确实是很多的,五年前的时候公司还不是很多,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没有达成共识,很多时候都是你不做他做。

或许是出路

记:你对自己公司新来的外地新人是怎么看待的?

邓:这就是我们这一行略显尴尬的地方,我们的平台不会那么大,希望这批新人能认真做事,多为公司分担一些事情。他们重点关心的是待遇问题,缺乏对于公司的管理和一种较为长远的规划。他们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想出名,或者是想自己创业,这些我都不反对,但首先,我希望他们能在我的公司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其实要想管理好他们很不简单,首先我们要有耐心对新人进行培养,又要自己努力学习,要比他们永远“多一招”。在他们之间要一直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和魅力,平时也要多跟他们交流,多给他们信心,要让他们明白做设计必须要沉得住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变身为优秀设计师的。

记:设计行业好像最近两年走到了一个无所适从的地步,甚至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去走。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邓:前两年大家都喜欢抄风格,抄完后开始学着创新,走一下中国风或者东南亚风格,现在就好像抄也不知道怎么抄,做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都没有挖掘出来,因为在各个时间段、各个角度看到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同的,国外的设计师也似乎遇到了这个瓶颈。这就是人们时常提到的“大同”,作品大同,概念大同,什么都大同了,近几年整个设计界出现大的创新或者大的蜕变的可能性几乎很小了,所以现在设计界需要一个有前瞻性的领军人物站出来。

钱:大家都提倡交流,可是交流到最后就是高度的同步化了,你受我的影响,我受你的影响,到最后大家都没有了自己独特的东西,就会陷入一个僵局,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理念全都变成共性了,有个性的创意和点子就没法冒出来,那样就会比较麻烦。我也觉得需要有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站出来。

麦:拿到一个项目就像买衣服一样,客户都是比较盲目的,他们在意的是你的公司大不大,大就进去,他就觉得大的公司设计出来的东西就很好,同样的衣服,为什么有的卖一百,有的就可以卖一千?重点在于品牌和服务,可能你会觉得委屈,但现实就是这样,很多客户只认品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慢慢酝酿,慢慢坚持。

记:很多设计公司在强调自己的公司要公司化,有的甚至还专门在外面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自己的公司,东莞这边呢?

麦:东莞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吧,估计是没找到适合的人。我举个很简答的例子,如果这样的情形真的出现了,设计师就要按时上下班,迟到了你就要罚他款,这样他会整天心情不好,你怎么办?除非是管理公司的人要对这一行非常熟悉,否则会很难搞,你可以去管理除设计师以外的人,那样完全没问题,但是如果将整个设计公司进行公司化管理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钱:可是不可能所有设计师是一碗水可以端平的呀,有些出类拔萃的设计师可以推出来尝试一下嘛。毕竟好的制度才会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上一篇:异形设计 第6期 下一篇:色调住宅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