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时间:2022-07-28 01:24:43

剪刀手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先想象一个场景的剪辑,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殴落:一个人从屋子外进到屋内,然后坐下。拍摄第一个镜头是人推门进屋,第二个镜头应该是人坐到椅子上。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同样的段落,稍微改变一下剪切的位置,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第一个镜头是人物进屋,并且在屈身开始往下坐时,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室内机位,人屈身坐到椅子上,此时观众的理解是同一个人进屋落坐。但如果我们的第一个镜头切剑人物进屋时为止,下镜头接人物已经坐到椅子上,此时带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有的观众会明显地感到“跳”的感觉,甚至还会让观众产生误解,认为已经坐下的人是在屋子里等待第一个进门的人。看,问题出来了。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讲解过,剪辑时我们都要经历两个阶段:粗剪和精剪。粗剪时,我们要把镜头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或者剧本上的镜头顺序)排列到一起;粗剪之后的精剪,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使剪辑的节奏为故事服务。因此刚才的例子中,同样素材的前后两个镜头衔接,时间点稍差零点几秒,故事表达的内容大不相同:如果我们讲的是人物进屋,那就采用“动势中剪接”的方法(前一个镜头人物开始落座,下一个镜头人物落座完毕,剪辑点选择在运动中);如果我们讲的是有人坐着等人,那么就采用静接静,并且在第三个镜头中继续强调表现有人提前坐着等待的画面就可以了。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看《低俗小说》中的段落:两个男人将一个吸毒过量的女人抬到屋子里,准备直接进行心脏注射。导演剪辑的顺序,在两人抬入房间时,上镜头两人抬着女人右出画,下镜头从两人进门开始,由屋外抬女人进屋,最后再接一家人处理吸毒女的戏。因为室内室外的光线不同,导致前两个镜头画面的色彩差别很大,如果在剪辑时不注意剪辑点的选择,动作没有连接性,观众马上就会感到故事的跳跃。

如果我们把两人抬女人进屋的动作剪掉,只是直接接一个人对女人的注射段落,如上图,跳跃的感觉马上就产生了。观众的注意力马上会从故事中跳出来,转而把精力放到仔细的挑穿帮镜头上。

要技术还是要艺术

说白了,我们为电影剪辑,是技术上的完美重要,还是引导观众关注叙事更重要?理所当然,剪辑是解决叙事问题的,因此无论我们手中有什么样的剪辑方法,我们都必须以故事为核心,挑选观众应该看到的镜头来剪辑。

还是电影《低俗小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话唠”电影,一千明星们无时无刻不在对话,有时真是让人大呼无聊。但是昆汀・塔仑蒂诸的剪辑依然有其独到的地方。在电影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段落,就是黑帮的手下带着老板的老婆去怀旧餐厅共进晚餐的段落。在这段长长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导演一直就是采用正反打的处理手法,整整1O多分钟,竟然没有任何机位的变化,甚至连过肩拍摄都没有,就是一男一女一人一句的对话。再到后来,简直连对话都没有了,剩下两人你喝一口水,我抽一口烟,单调得不行。如果按照好莱坞的剪辑法则来说,这一段绝对应该被“蒙太奇”掉,大大缩减时长。但是正是这种令人发指的沉闷,才能使观众感同身受,体会到两个没什么共同话题(实际上更是不敢找到共同话题)的男女的处境。如果像惯常的对话段落一样把它剪辑得珠圆玉润,我们就很难看到一个伟大导演的诞生了。

引导观众

在《低俗小说》中的跳舞段落中,镜头的剪辑尤其简单,一共只有四个镜头,并且都是两人特写的手持拍摄,可以说机位几乎没有变化。但正是这种简单直接的剪辑方法,把镜头直勾勾地推到两人的脸上,可以看到女人风魔陶醉,而男人的眼神则在女人的胸部和脸上来回贪婪的打量,但又完全不敢有进一步的动作,女人稍微逼近一点,男人就怯懦的躲避,但女人走远,男人又会蹑手蹑脚的跟上。

与之相对的,我们的喜剧大师周星驰在《百变星君》中,也对上面的经典跳舞段落进行了模仿,但与之不同的是,这次的是典型港式无厘剧,导演王晶要强调的并非是男女间微妙的关系,因此,剪辑方法也取而代之变为强调奢靡娱乐场所的镜头剪辑,在同样是手持拍摄的镜头间,插入了大量的夜总会环境镜头,有扭腰甩胯的火辣女郎,有花式调酒师潇洒的动作,这一切都是在强调主人公奢靡荒唐的生活。

所以,观众的兴趣点实际上是需要剪辑师精心的引导、启发的,剪辑师的工作的根本是引导观众,关注他们该关注的东西,让他们看你希望让他们看的。一切技术层面的挑选、组接,都要建立在其基础上,此时“明快的剪辑”才能深入人心,带领观众进入导演的叙事之中。

上一篇:大众DV秋季秀场揭晓 下一篇:今天,你用什么来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