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2-07-28 01:00:04

论网络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摘 要】 网络媒体出现,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它借助网络媒体创作、传播。网络对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扩大了文学反应生活的外延;使文学创作从精英走向民间;使文学从文本形式走向电子化,从经典形式走向快餐化;使文学的传播更快捷;使文学批评大众化;网络为文学转向娱乐推波助澜。

【关键词】 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积极影响;人文关怀;审美立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陈跃红教授认为:“文学的发展与媒体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嘴巴是媒体,文学的样式就是口耳相传,于是就出现了说书艺人;当有了纸质媒体时,文学作品就可以被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于是就有了文学的经典化;而当广播成为媒体时,广播小说、广播散文也就产生了;当电影电视成了媒体,就有了影视文学。如今,网络成了一个重要的媒体,网络文学无疑是文学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一些说法:

网络文学李寻欢认为:“打个比喻说,网络是网络文学的爸爸,文学是网络文学的妈妈,网络文学是个新生儿,现在还处于一种起步的阶段,当然在作品质量上还是不够的,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是会有一些好的东西留下来的。”

从他们的话可以了解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就是借助网络媒体这种新的传播手段的文学创作、传播活动。离开了网络,网络文学就无从谈起。何谓网络文学?纵观所谓网络文学的大海,其内容可大致归结为这样三类:

第一种是把传统媒体的文学作品电子化以后放上网络,比如大量的小说收藏站点,这种形式也有人叫做“网罗文学”或“上网文学”。如北京大学网上图书馆、伊凡公益图书馆等,都收集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的电子版本,内容庞杂,可以让你随心所欲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作品。很多时候,这种文学只具文献意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文学并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它们的作者仍是传统作家;它们的刊物只是把传统刊物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来。它们缺少真正的网络特色。

第二种是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作用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它是真正地利用了网络的特点,如果印刷出版,会丧失其部分创作,要完整地欣赏它,只能在网上。所以,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网络化的文学”。网络化的文学充分利用了网络的特点而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开放性、多媒体性。

第三种是以传统的创作手法,而只为网络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为狭义的网络文学。它是现在网上文学的主体,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①写作时用键盘输入、磁盘记录的方式。②众语喧哗。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力被重新分配,人们得到了更多的民主,能在网上畅所欲言,施加自己话语的影响。

鲜活的文学。如同时装,在不断地更新。

传统时作内容与网络时代的写作内容,从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上说是完全一致的,在写作内容上是大部分重叠、部分分离的关系。我们重点要讨论的也就是其分离的内容。

网络对于文学的影响,首先就是它直接影响了文学的源泉――世界。今天,网络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介入了人类的休闲、娱乐、学习、工作、感情等生活空间。网络是一条鲜活的信息巨流,它的丰富性、便捷性使世界浓缩成“地球村”,让我们生活的空间和想象力成百上千倍地扩大,让我们的触角无限延伸,因此倍受青睐。上网就如同吃饭穿衣一样必不可少了。还有人预言说,今后见了人打招呼不是问你吃饭了吗,而是问“你上网了吗?”网络,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源于生活,网络扩大了文学反映的生活内容。如:风靡文坛的长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它就是取材于年轻的网民一段凄美的网恋故事。

由于网络创作写作者身份的隐藏,写作心态的隐晦和随意,们放下了包袱,更加大胆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敢于倾吐传统文学中一些很少涉及的内容。如网络小说《北京故事》,大胆地描述“同志”情感,“同志”生活。小说还激起了更多人的勇气,写下了自己心底的故事,形成了“同志文学”。走进文学E时代,文学更大限度地与现实生活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活中存在什么,网络中就会毫无顾忌地有什么。

互联网时代,键盘输入代替了执笔手书,磁盘记录终结了手稿时代。键盘输入速度快的会使写作具有了某种一泻千里的,思维因书写过慢而受阻的现象也大大地减少了。这使得写作比以往更接近“心想手书”的同步状态,也使写作者能更好地捕捉稍纵即逝的意识流;而且,熟练的键盘操作使“手书”成为一种近似于无意识的行为,“手书”意识的减弱,使作者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心想”上,这样的写作状态更自然、更真实,并减少了书写意识过强时易造成的理性对于初始情感的扼杀。

在梦幻的网络世界,网民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新奇乃至愤怒的“网语”。他们将文字、数字、英语、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怪字、别字层出不穷,有的完全是病句。但在网络中,这种“另类表达”是网虫们的通行语。它大面积地被运用到网络文学作品中,非常有生命力,甚至蔓延到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了。作家陈村则认为,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缺憾,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显得新鲜,有个性。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是“网语”的热心鼓吹者,他认为,“‘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顾晓鸣还说,“网络语言及其书写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本世纪初因广播电影和近代印刷术等传媒的普及而产生的白话文,是语言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现在,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白话文又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的激励下,派生出了新颖的‘网语’及‘网话文’,它与新一代青年的语言紧密相连,将成为新世纪的语言方式。”

传统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借助纸质媒体走近每一位读者,有时也借助广播、电影等媒体。网络文学的传播借助网络媒体,有人也把它称之为第四媒体。这是相对于目前已经存在的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传统媒体而言的。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因特网。不过,因特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因特网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重要功能。因此,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

网络化:网络化是第四媒体传播的基础。第四媒体的传播者和受众,都得通过因特网、传播和接收信息。第四媒体的普及程度,主要取决于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程度。

多元化:第四媒体的传播者多元化。第四媒体是人人均可创办的媒体,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文学作品的空间。

全球化:第四媒体受众全球化。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常受限于当地,不同地域之间的媒体间很少存在竞争。第四媒体的传播则不受地域限制,受众遍及全世界。你上网写作,如果愿意发表的话,可以让任何人看到。

实时性:实时性是指第四媒体可以随时新闻。因此,第四媒体的时效性胜过传统媒体,可以随时上网抒发感想,寄送文章。

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第四媒体能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交互性使第四媒体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你与他完全可以在网上交流创作体会,交流作品。

广容性:广容性是指第四媒体信息的容量不受限制。就传统媒体而言,报纸苦于版面有限,广播、电视限于时段固定,不得不对许多材料忍痛割爱。第四媒体则一改传统媒体线性述事的方式,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地。如果你精力旺盛,完全可以创作并且在网上发表无数篇作品,直到你感到累了为止。

传统时代谁在阅读?网络时代谁在看?怎样读?从读者角度来讲,传统文学的读者甚多。然而网络文学的阅读除了网络作品的纸媒化作品基本与传统文本阅读大致无异外,更多的读者必须是上网一族。而目前的上网者年龄明显趋于年轻的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怀着消遣的心态进行阅读的。因此网络文学也比传统文化轻松幽默,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更能迎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网络时代是一个充满压力和紧张的时代,更多的人需要的是一种“文化快餐”;网络时代还是一个感情泛滥而又缺乏感情的时代,需要不搀杂铜臭气的爱情故事来填补人们的精神空白。网络是生活在现实和网络之间的普通的人,他们讲述的故事更能满足现代人饥饿而挑剔的胃口。

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处理传统文学批评的四要素(即世界、作品、作家、读者――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关系时,往往是以侧重于上述的某个要素而构成它们自身批评理论的。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在针对纸型文学作品分析时有其合理性,世界――作品――作家――读者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往往是线性和单向联系的,因而我们可以把某个要素单独地抽取出来进行分析。传统时代评论作品的声音是少之又少的,它更多的集中于文化精英――评论家的嘴巴。而普通阅读者的声音因为多种原因常常被淹没。作者听不到更多的声音。

网络文学使文学评论大众化。它的评论者之多是几乎无法数尽的。众多的“网虫”在阅读网络作品时,只要他们愿意说几句,谁都可以发表自己观点。

E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文学意义的转化。文学意义的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为文学意义娱乐化推波助澜。文学的游戏休闲功能在进一步地强化。网络文学由于更加真实地贴近生活,走向大众化,的确也更多地写出了更多人心灵底处的声音,心灵底处的呐喊,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文学是一种更深的人文关怀精神。

总之,网络文学给跨世纪的中国文学带来不少新鲜的空气。它对文学内容、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批评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让我们坚守人文本位和审美立场,让网络的文化苑里充满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综合实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下一篇:浅谈“数学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