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理化检验的反思

时间:2022-07-28 12:34:06

关于新型理化检验的反思

[摘 要]新型蔓延迅速,已成为目前和将来公安机关禁毒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阐述新型的特点和对其检验的困难,尝试提出一些相对应的对策和办法,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新型的危害,以及为新型的理化检验和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安 理化检验 新型

中图分类号:D91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75-01

1 前言

新型是指以苯丙胺类为代表的人工合成,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新型分为人工化学合成的兴奋剂、抑制剂、致幻剂类、中枢抑制作用等类别。与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相比,新型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更易成瘾,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并摧残人的生命。常见的新型有冰毒、、等,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是冰毒的衍生物,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服用后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精神分裂症状。

2 新型理化检验的困难

2.1 合成方式和成分多样化

由于新型的合成原料较多、合成路线变化多端,如甲基苯丙胺的合成选用黄樟素、胡椒醛等,冰毒的合成选用麻黄素、苯甲酸和苯甲醛等,其他种类的新型合成选料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对新型检验时,理化检验人员不能按照固定程序进行检验,很可能每个新型案件甚至是同一案件的不同检材其化学成分都有不同。对不同方式合成的新型检验,其检验周期较为漫长。新型来源广泛且多为混合,将几种化学药品简单混合即成。因为它所需的化学药品容易得到,制造新型的人众多,制作工业也大相径庭,成分复杂,所用的添加剂各不相同,因而对其检验有一定的难度。

2.2 检材多样化、微量化

由于吸毒人员本身的反侦查和对抗行为,理化实验室常常要对吸毒者的尿液、血液或毛发等生物样本进行新型成分的检测。而新型经人新陈代谢后,其生物样本的含量很少,代谢物多以葡萄糖形式存在,要检测需进行水解、酶解,让其游离释放,再进行衍生化,改变色谱条件,以此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完成这些繁琐的程序的每一步,都需要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理化知识水平。有些r候就算成功提取了目的成分,但限于仪器检测限和仪器状态的原因,也常常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2.3 取样、包装、送检不规范

检验的检材,依据不同形态不同数量的按规定取样。但是,实际工作中送检来的有的取样量多且带有杂物,有的取样包装五花八门,如有的用信纸,有的用市场出售的封口塑料袋等,这都不符合相关规定。样品的包装,必须使用专门的物证袋。基层公安机关送检有的由1位民警送来,有的直接托其他民警带来,这种情况对理化检验人员了解案情,充分掌握案件信息起到了阻碍。

2.4 新规定有一定磨合期

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16年7月1日制定并实施的《办理犯罪案件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新型取样、送检、称量、检测等环节都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和说明。这对于今后案件的理化检验有着积极深远的指导性意义,但由于规定中很多细则需要基层理化实验室制定自己的新型作业指导书和规程,检测的方法和程序更加复杂,一时间理化实验室工作量剧增,因此理化实验室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和磨合,慢慢购置设备和仪器,加强人员培训,更好的掌握规定的精髓。

3 新型检验的对策

3.1 物质支持

公安机关理化实验室应该借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和《办理犯罪案件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东风,积极购置配套理化设备和仪器,加强理化人员新型检测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在物质上对那些深入研究新型理化检验知识和检测的人员进行奖励。

3.2 规范工作

理化室要按照《办理犯罪案件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所规定的细则严格要求各基层送检单位,在新型的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等关键环节符合法律规定,保证检材的溯源,使检材满足诉讼证据的要求。理化室可以对办案人员进行定期的新型知识培训,使侦查人员明白取证合法的重要性。

3.3 建立质量体系

要想使新型检验工作起到良好效果,就需要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要求,和国内实验室通用要求相关规定建设一个标准化实验室,完善相关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做好理化实验室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新型欺骗性强,具有一定的诱惑性,能使吸食者很快从尝试吸食阶段发展到强迫性滥用阶段,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对社会稳定危害巨大。因此理化检验人员要做好对新型的检验鉴定工作,保障检验结果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尽一切努力打击犯罪,杜绝流通,保证公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耀.物证鉴定科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

[2] 李莉.的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1997,13(4).

[3] 赵霞等.毛细管电泳在检验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4(2).

[4] 吴国萍,相秉仁.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中MDMA、MA无损定量分析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5).

作者简介

高勇(1983-),男,山东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局刑科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理化检验专业工作。

张霞(1981-),女,河南上蔡人,新疆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理化检验工作。

上一篇:对戴手套现场的痕迹勘查 下一篇:浅谈涂装前处理及电泳的污染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