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鲜活语文课程资源的五条途径

时间:2022-07-28 10:26:14

开掘鲜活语文课程资源的五条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教师只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留心开掘,从生活中我们就能获得无尽的语文学习资源,真正做到“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在交际交往中 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在“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践行”中形成的。我们要将“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展”的教学理念融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明确四个目标:让表达生动起来,让视野开阔起来,让感情丰富起来,让思想深刻起来。归结成一句话,就是用语文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如组织小记者采访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因而在语文实践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在想象创新中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一本教材,一篇文章只是一个例子,想达到举一反三的方法很多。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授完《白鹭》一课后,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是一只白鹭,你会怎样展示你的美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瞬间出现了几十种想法。许多学生的作文《假如我是一只白鹭》被收集到了班级作文集锦中,转抄到墙报上,邮寄到《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编辑部。后来,我又让学生续写《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等,让学生自编童话、寓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观察触摸中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无米下锅”“言之无物”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周围的生活,解决写作素材欠缺的问题,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鲜活动人。按一定的顺序写,是初中学生作文训练的项目之一。学完《阿里山纪行》一课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学校,几十名学生把学校按参观的顺序写得如诗如画般的美好。为加强训练,我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住宅楼,让学生随笔写下了自己参观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学完《活板》一课后,我让学生介绍自己某个小制作的过程,在观察、触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捕捉瞬间,及时取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好方法。

在动手操作中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玩中学,学中玩,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在学科整合中发挥特长。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办剪贴报,将报纸上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图片剪下来,贴在纸上,附上插图或者留言。操作熟练后,放手让学生办手抄报。初办手抄报难度大,我让他们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擅长绘画的画插图,钢笔字写得好的编写,有审美能力的设计版面。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慢慢放手,独立完成。虽然学生的作品还有些稚嫩,但足以让我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叹服。

在通俗文化中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俗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生活行为、精神心理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以印刷品为基础的文本阅读正日渐让位于直观、生动的图像阅读。尤其是青少年,已经习惯了在声、光、电的陪伴下“阅读”。如果能够找到通俗文化与经典文化的衔接点,或许可以充分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项目,许多学校对诗歌教学往往采取淡化处理。我认为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入手,能有助于诗词教学。如以《涛声依旧》中的“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来引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别亦难》来导出李商隐的《无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二者异同,来加深对古典诗词特点的认识。

语文课程中的宝藏取之不尽,以上只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尝试。如果我们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的话,那么,挖掘语文课程中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这条路,将是我们应该永远坚持的一条正确之路。

上一篇: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下一篇:给初中毕业班班主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