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笔无陈竹

时间:2022-07-28 10:02:01

编者语:《青春》素有“为无名者铺路,甘当文学青年人梯”的传统,我们希望通过新设《小说课》栏目,推动青年的小说创作。

我们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小说家郭平担纲该栏目主持,以“小说课”的形式陆续刊出一些新人新作,抛砖引玉,引起同行的共振,使得更多热爱写作的青年有交流的机会,开垦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人们很容易有这样的印象:相比于诗歌这类以写意为特征的艺术,小说似乎更偏重于写实。

写意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有种难以全然预见的情况,变化大,可能性大,往往会出现神来之笔,出现连作者都未曾想到的结果。这种情形正是艺术创造难以言传的迷人之处,如果不是这样,创作就会是机械的复制。事实上,无论功力多么深厚的艺术家,又同样在用心工作的前提下,他们所创造出的作品都不会是一个水准。所谓成竹在胸,既指作品旨趣、语言在创造之初已然明确,也包括创作者这个主体的心灵质地、修为已经确定,但即使如此,作品还是不可能应手而成妙品。之所以如此,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想像力应该是突出的因素。

对既有事实的文字描摹很难写出好小说,因为这样的写作对小说首先有了一个未经深思的概念,以为小说就是那么回事,是一个讲故事的工具。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大多数作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写小说时,就是持有了这个概念,而且,大多又不知不觉地偏向于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其实,只要好好想一想,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好小说,即使是“现实主义”类型的,哪一部不是独特的“小说”呢?用最直接的敏感去感觉一下这些作品,会立即“看”到它们与别的“小说”不同的样子。如果我们不曾想过“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写”,只大概其地就这么写了,那这样的作品不会有新颖的结果,因为作者没有想像力。

影响想像力的因素,首先是价值判断的敏感、深刻与否。如果在小说内涵以及艺术样态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各方面始终有立意,写作过程中便会主动遭遇一个个难题,想像力便会不断地发挥作用。这方面的主观意识越强,写作时的张力越大,对写作者的要求越高,作品的想像力被激发出来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世界及自我的发现才更有可能。

小说的形式样态方面应做一些预想,有了基本的立意、故事和人物,在关系事件、关系人物的设定方面有没有更多的选择?趣味方面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有时候,微小的增减不仅会导致作品内涵的丰富变化,还会导致小说形态的重大变化。这样的预想本身就需要开动想像力,有时不妨天马行空,不妨借助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种种样态,结合自己的品质与欲求,把小说将要写成什么样子做一番预想。小说虽然应该是开放的、边写边持续选择的过程,但如果事先未有这样的预想,一旦落笔,再要改就难了。

这期我选了沈伟的《寻找小说》,就是特别想说明这个问题。作品的内涵指涉,或许别人也思考、探触过,但其旨趣却因方式的独特想像和设计而有了新鲜感。

成竹既已在胸,陈竹可以尽去,小说需要想像力,是因为小说可以写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来。

上一篇:杨顺清万里护幼陶斯亮一生谢恩 下一篇:风起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