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28 08:47:07

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2013年引进中浙优8号示范推广,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较好、生长后期青枝蜡秆、转色好的特点,适合作烟后稻栽培。从播种、培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确保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种植能够获得丰产。

关键词 中浙优8号;特征特性;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050-01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中浙A与T-8配组育成的杂交组合,2013―2014年连城县引进中浙优8号在烟后稻示范种植126.8 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在对中浙优8号特征特性观察与农艺性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中浙优8号的种植表现

1.1 产量表现

2013年引进中浙优8号在连城县朋口、文亨等乡镇烟后稻示范种植126.8 hm2,经实地测产验收,平均单产9.49~10.04 t/hm2,中浙优8号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的特点。

1.2 农艺性状

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高120~125 cm,穗长27~28 cm,有效穗数225万~240万穗/hm2,穗粒数180~205粒,结实率88%~90%,千粒重27.0~27.5 g。株型较紧凑,剑叶直立,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生长后期青枝蜡秆,转色好。

1.3 生育期

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海拔350 m)种植,6月17日播种,7月15日移栽,9月25日齐穗,生育期137 d。

1.4 抗性

中浙优8号在福建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连城县作烟后稻种植田间调查叶瘟4级,穗瘟级1级。

1.5 米质

精米率、糙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74.6%、82.8%、63.1%,垩白度、垩白粒率分别为2.9%、19.0%,长宽比3.0,透明度1级,碱消值4.7级,粒长、胶稠度分别为6.9、82.0 mm,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0%、9.9%,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秧

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种植应以前作烤烟采收期、安全齐穗期等因素综合考虑,适时播种。一般烤烟于6月底至7月上旬采收结束,中浙优8号播种时间以6月上旬末至中旬中期为佳。播前底肥要施足,采取精量播种,播量13.5~15.0 kg/hm2,做到稀播、均播;施肥以秧苗不披叶为准,一般施复合肥225~300 kg/hm2作基肥,一叶一心期施复合肥75.0~112.5 kg/hm2作断乳肥,移栽前4~5 d施尿素45~75 kg/hm2作送嫁肥[1-2]。在水分管理方面,播种至齐苗期,保持畦面湿润;齐苗至1叶1心水不上畦面,1叶1心至移栽期田间浅水层;为保证秧苗多蘖矮化,1叶1心用300 mg/kg多效唑叶面喷施。

2.2 合理密植

秧龄25~30 d移栽较佳,此时秧苗根系发达,移栽后返青快。烤烟收获后要及时翻耕抢插,以延长大田营养生长期和有效分蘖期。为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成穗率,降低病虫害,采用宽行窄株栽植,栽植规格为26.6 cm×16.7 cm或26.6 cm×20.0 cm,栽植18.0万~24.0万丛/hm2,丛插2粒谷,确保基本苗60万~120万株/hm2 [3-4]。

2.3 田间管理

2.3.1 早管促早发。秧苗移栽后5~7 d及时中耕除草,结合施除草剂,施好分蘖肥,促稻苗早生快发。

2.3.2 科学施肥。施肥要结合土壤肥力、稻苗素质、生长期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连城县烟后稻生长期的气候特点及农民的耕作水平,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种植施肥原则为施足基肥,适施早施分蘖肥,重视穗肥及根外追肥的施用。大田施纯N 180~195 kg/hm2,N∶P2O5∶K2O=1∶0.3~0.5∶0.7~0.9,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占50%~60%、20%~30%、20%,钾肥基蘖肥、穗肥分别占50%~70%、30%~50%,磷肥全部基施[5]。为提高土壤肥力,施有机肥作底肥。为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孕穗期、破口期、齐穗期用磷酸二氢钾2 250~3 000 g/hm2对水750 kg/hm2叶面喷施。

2.3.3 水分管理。移栽后5~7 d灌水施除草剂,分蘖期田间保留浅水层,当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排水搁(烤)田,分次搁实,控制群体旺长,减少无效分蘖,生长中后期采用湿润间隙灌溉,增强根系活力。

2.3.4 病虫害防治。烟后稻生长中前期高温高湿,导致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因此,生产上要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根据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防治。用30%爱苗乳油225 g/hm2,或5%井冈霉素水剂2 250~3 000 mL/hm2对水900~1 125 kg/hm2喷粗雾防治纹枯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500~2 250 g/hm2,或40%异稻瘟净乳油2 250~3 00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细雾防治稻瘟病;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 500~1 875 g/hm2,或20%噻唑锌悬浮剂1 875 mL/hm2对水750 kg/hm2喷细雾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 g/hm2,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50%敌敌畏乳油75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粗雾防治稻飞虱;用20%氯虫苯甲酰胺75~15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900~1 500 mL/hm2对水900 kg/hm2喷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6]。

3 参考文献

[1]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等.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1(4):299-303.

[2] 张宜军.水稻育苗新技术突破盐碱难关[J].农村百事通,2002(21):8.

[3] 王洁,廖琴,胡小军,等.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J].作物学报,2010(11):1870-1876.

[4] 甘春.澜沧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2):129-131.

[5] 薛庄,李宏艳,李金凤.水稻育苗中消灭小棚推广大中棚的主要的措施[J].民营科技,2009(7):98.

[6] 郭文深,刘海琴.水稻育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化农业,2009(9):2-3.

上一篇:公路运输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玉米免耕种植苗期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