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7-28 07:58:15

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要:时至今日,由多媒体技术发展而来的多媒体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家庭生活、教育学习、娱乐休闲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兴手段,如何更科学、全面、合理地进行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我们必须要讨论并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模式、创新方法与主要误区进行分析,详细阐释开展多媒体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以希望对多媒体计算机教师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实践;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58-02

1 教学模式分析

1.1 集体授课模式

集体授课模式,是指多教师在学校自建的多媒体教室内对某一个班级或某一个团体进行集中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室中的多媒体计算机与投影、电子白板系统进行教材内容的讲授。

1.2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指多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最终形成一个组内成员共同认可的结论。近几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应用。

1.2 校内局域网络教学

当前,我国很多学校都已经普及了电脑课,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多媒体计算机专用教室。在这些教室中,学生可以利用学校自身搭建的局域网络,进行学习资源的查找或多媒体计算机技能的操作训练。当然,教师也能够在这些教室中利用校内局域网络查找自己所用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与学生建立一个局域网“虚拟社区”。在此“虚拟社区”内,教师可以监督、检查学生的上网过程,也可以和学生进行即使沟通。

2 教学的创新方法

2.1 启发教学

启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和情感融入学习活动中。只有以学生自身对多媒体计算机的体验为基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新。在启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重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情境提问与启发式谈话来实现。当然,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改变传统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模式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观念,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

2.2 心理教学

在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口岸破碎机哦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功来训练,要把它和理论知识学习与实操训练等同起来。多媒体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是一项理论性较强,并且实操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因为某一个知识点难以理解而表现出自卑、厌学等心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与锻炼,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

2.3 创新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的创新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不管是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需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有创新,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创新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点在于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学习的主动者。课上的45分钟很短暂,教师要在课堂上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口头阐述、书面表达的习惯,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出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让他们开阔思维,大胆思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教材中或实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3 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

3.1 过分地强调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一些突出的优势。例如,它可以使教材内容具有图像、声音、视频的支持;能够通过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可以确切的说,这无疑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是,若教师不顾教学规律,完全舍弃黑板和粉笔,其实这并不是可取的,这带的直接危害就是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逐渐降低。

3.2 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正常沟通

通常情况下,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都会采用上机课。教师在前面用教师机讲授,学生在下面人手一机在听课。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教师往往一味地按照电子多媒体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逐步讲解,而学生在下面始终盯着自己的计算机屏幕进行操作。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3.3 网络问题降低了教学效率

网络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延迟、网络中断等。在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在网络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他们认为,网络可以随时查找教学资料或者与线上其他教师沟通。但是,当前我国的校园网络建设情况并不乐观,很多时候经常出现上网慢、掉线频繁等问题。

4 有效进行教学实践的几种途径

4.1 教学气氛要积极活跃、情绪热烈

课堂教学需要的是活跃、热烈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为人师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领悟多媒体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很多时候,一些教师不注意课堂气氛。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在讲台上面无表情的授课,学生在下面如何听,能不能听懂,这是学生的事情。而有的教师则完全相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甚至与学生开玩笑(当然,这是在保持教师风度的情况下)。这两种教师带来的教学效果毋庸置疑,后者更好。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使气氛过于热烈,若整个45分钟的授课时间内,教师与学生一直在闲聊、嬉笑、玩闹,虽然课堂气氛是好的,但教师与学生不会有任何收获。

4.2 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是学生后期进行多媒体计算机实操训练与参与社会实践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通过基础理论讲解、基础操作示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深入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把教学的基础知识、重点与难点杂糅在一起,一股脑地讲出来,这样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混乱,影响教学效率。

4.3 教学过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对于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条件、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对学生有偏见之分。

4.4 教学方法要避免单一化

要想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之外,教学方法也应当避免单一化。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更是从小就接触了很多新奇的思想与事物。对于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教师若没有多元的教学方法,更是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多元的心理需求。因为,教师应开动脑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多媒体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开设班级群。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在课下,或放假期间,都可以向教师提出遇到的学习问题,而教师也能够即时地对学生的进行问题解惑与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许新龙.论多媒体计算机课堂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4(2).

[2] 韩迎鸽,李保坤,郭业才.对“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上一篇: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下一篇: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