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

时间:2022-07-28 03:51:32

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

[摘要]追求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就是要通过“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摘抄书作”,“品词品句、咬文嚼字”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词味、句味,读味、品味、书写味。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句 朗读 情境 标点 练写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满“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有位专家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一亩三分地,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认为“语文味”就是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词味、句味、读味、品味、书写味。那么,如何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的富有“语文味”?

1.抓住关键句,嚼出词语精当之处。阅读教学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学生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解读,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我在教学《姥姥的剪纸》第四自然段时,我就抓住“刁难”一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先说试说“刁难”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去查词典理解,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寻求答案,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明白,其实写“我”的“刁难”就是为了衬托出姥姥的心灵手巧,无所不能。令人佩服!对于重要的词语,仅仅让学生理解字面意义、一般意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不仅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而且能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关键词的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深化,思维的质量逐步升华,对词语的理解渐趋深入。

2.着眼感动之处,在朗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途径。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四至七自然段时,课文感情强烈,主要写谭老师的动作、语言时多处使用感叹号,我就重点针对谭老师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些感叹号蕴涵的感情表达出来,通过急促的语调,体会地震来临前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临危不惧,用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动场面。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送别场景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令人感动的细节。然后,通过示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文中流淌着的浓浓的师生情谊,体会老师对肖邦寄予的股切希望,真实体验了一回生离死别的痛苦。这样饱含深情的文字,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有最真实的体会,才能跟作者、跟课文产生共鸣。

3.盯住标点符号,此处无文胜有文。标点符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在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等方面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我们在解读课文时,往往会忽视课文中的标点,其实有时候正是这些小小的标点却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标点符号上多思多想,有感情地朗读,不能只局限地将情感投入在语句上,标点的处理也很关键,这能反映出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如《最后的姿势》第四自然段有中有这样的句子: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用拿!快……”这里一下用了五个感叹号,这是谭老师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首先想到学生所发出的呼喊。五个感叹号让人充分感受到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所以读到这里时,引导学生应该用较快的语速,洪亮的语音,读出当时的情境来,可以再现当时感人的一幕,这样长期的训练就会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文章中的标点是具有很大力量的,教学中若能有效地抓住标点教学,无疑是找到了一片蔚蓝的教学天空。

4.创设情境,入境悟情,细细品味。学生阅读文本,若能潜心其中,沉浸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就容易想主人公所想,急主人公所急,也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安塞腰鼓》为例,课文写了黄土高原的小伙子们表演的安塞腰鼓豪放、壮阔、火烈的场面。学生对此不是很熟悉,根木不能入情入境地去体会,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轻轻地读一读,再闭上眼睛听范读,展开想象,接着出示厚实的黄土画面,配有古老的建筑,粗犷、朴实的小伙子们热情澎湃、展示生命活力的表演,伴随高亢的《信天游》,再让学生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句重复句,逐步引导学生走进这个热烈的场面,学生情不自禁地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读出了安塞腰鼓豪放、壮阔、火烈的特点。学生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从而入境悟情。

5.激发兴趣,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练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感悟,去领会,去创造,这样的阅读,才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在课堂中留出一定的动笔时间,让学生用笔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创造性地“投入周转”。如《牛郎织女》十一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整个故事的结局,描述的很简洁,字里行间里充满了美妙的传奇色彩,让人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想象。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沉浸在优美的神秘意境之中,让学生把情境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增加了一次对课文再认识的机会,而且对课文的思考和感悟又获得了一次提升,使学生越过了文章的浅表,进入了“文心”。

追求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就要求真务实,少一些花哨与浮肿,多一些质朴与简约,扎扎实实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下一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