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07-28 02:32:09

蚕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在介绍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学科专业等级划分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蚕学专业在2012―2016年《中国大学评价》上的排名情况及相关数据,概述了蚕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为各高校进一步开展蚕学专业建设及年度发展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蚕学;发展;《中国大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S88;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102-02收稿日期:2016-05-09

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GJKTZ201401)。

作者简介:高坤(1983―),女,山东青岛人,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

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中所述的是相对客观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可为大众提供一个审视和了解高校的视角,同时对高校开展学科及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管理等起到指导作用,还可促进高校反思自身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其他学校的差距,为今后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及年度发展评价提供参考。

一、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的专业等级划分原则

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用等级的方式来反映各高校学科和专业的实力和层次,共有A++、A+、A、B+、B、C+、C、D+、D、E+、E等11个等级,各级分别占被评价学科、专业总数的2%(含)、2%~5%(含)、5%~10%(含)、10%~20%(含)、20%~30%(含)、30%~40%(含)、40%~50%(含)、50%~60%(含)、60%~70%(含)、70%~85%(含)、85%~100%(含)[1]。其中A++级是最高级别,代表最高水平;E级是最低级别,表示实力最弱,其间的等级从A++到E依次递减。由于在2012―2015年只有10所高校开设蚕学专业,故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名的同时,等级调整为A++、A+、B+、B、C+、C、D+、D、E+、E等10个等级。

二、设置蚕学专业高校的地域分布特点

2016年,全国共有11所高校设置蚕学专业(如图),其中华东地区6所,占5455%,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和江西;华南地区2所,占1818%,分布在广东和广西;西南地区2所,占1818%,分布在重庆和云南;东北地区1所,占909%,分布在辽宁。从地域分布特点来看,设置蚕学专业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的省份,这与蚕业和丝绸业的发展有关,也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有关。

三、设置蚕学专业的高校特点

2016年,在设置蚕学专业的11所高校中,985工程大学有1所,占909%,211工程大学有3所,占2727%,普通高校有7所,占6364%,见下表[2-6]。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高水平大学(985和211工程大学)均设置了蚕学专业,这将促进我国蚕学相关专业及学科群的发展,也将为我国蚕业和丝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此外,江苏科技大学于2015年新增蚕学专业,2016年的排名为第4名,评价等级为B+,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要注意蚕学相关专业及学科群的建设,避免蚕学专业孤立发展与建设。

设置蚕学专业高校的分布情况图

四、2012―2016年蚕学专业的等级变动情况

在11所设置蚕学专业的高校中,见表1,浙江大学已连续5年排名第1,评价等级为A++,可列为第一层次;2012―2016年,苏州大学与西南大学轮流排名在第2名和第3名,评价等级为A+和B+(A),可列为第二层次;云南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位列第5名和第6名,两校排名和等级亦是相互轮换;江西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无论是排名还是评价等级,都上升1级,超过山东农业大学的蚕学专业;相对于沈阳农业大学蚕学专业而言,安徽农业大学蚕学专业发展较快,2016年的排名和等级均上升1位;只有广西大学的蚕学专业连续5年的排名和等级一直垫底。而由于江苏科技大学仅有2016年的评价数据,暂无等级变动情况。

参考文献:

[1][2] 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 2016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3] 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 2015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 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 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6]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 201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上一篇:“农历的天空·告别春天”诗歌朗诵 下一篇:普职融通对策思考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