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8 01:32:54

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审美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审美培养的缺乏,直接影响着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如果不注重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那么正确的审美观也无从谈起。本文就德育与美育如何更好的融合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德育 美育 融合 创境 享受

如何在教学中提炼出“怡心愉情养美德”的有效操作策略,实现德育和美育的有效融合,是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重点。我们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策略,通过对教学手段进行归纳和提炼,课题组最终提出了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三段式”教学策略,德育实效良好。

一、融合

蔡元培说:“美育与德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美育之中,充分发挥美育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以提高德育的效果。这种寓德于美的教育效果往往是德育自身所不可企及的。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各环节都遵循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原则。

1、把理想、道德教育融入情感教育之中,使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根植于深厚的、美好的情感土壤。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情感教育,它强调真实美好的情感培育,崇尚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在懂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概念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爱国、爱集体的美好感情,使其情理交融并积淀于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

2、把人格品德教育融入审美教育,使人格品德“熏染美的气质”而获得无穷魅力。古代的中国教育讲究琴棋书画、讲究礼乐教化、心性之学、修养“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我们尝试在每节课上都渗透一些提升学生修养的实例、短片或图片,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背景轻音乐,让学生在享受美妙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感官品味,塑造自己的美丽人格。

3、把道德践行与审美创造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从而自我升华“美德”境界。马克思说:“人们各种实践创造活动,不仅要遵从科学规律,符合善的标准,而且要按照美的规律”,要引导学生用美的价值尺度衡量判断事物,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由创造,进行自我塑造,努力升华自己的“美德”境界,使自己成为亦美亦善的人。

二、创境

创境,一是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创设师生教学心理相容的和谐的情境,以达到师生之间教学共振、情感共鸣。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共鸣,强化德育的效果。张金荣老师在讲授《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时,课题组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技能改变命运———许振超的成功之路》,从课件的内容选取,到课件的文字搭配、字体设计、色彩搭配,到课件的背景音乐选取,再到教师的着装都对课堂气氛起到了关键的烘托作用。学生们通过看图片,听介绍,与这位杰出的工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在这种优美的情境之下让学生们感悟出他的成功之路,发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勾勒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蓝图,播下了奋斗的种子。

三、享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创设出优美的教学情境,实现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学生就能够把德育课成一种礼物去享受,更有助于学生把对美的追求与对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结合起来。

1、让学生享受精美的教学内容。挑选一些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的经典美文,通过语言美、内容美及轻柔唯美的背景音乐美烘托出道德之美,把让人厌烦的道德规范变成一种美的规则,让学生在多层次的立体的美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提高品味。在贾春梅老师的《创业者应的素质与能力》的教学中,我们把《青春》这篇美文制作成多媒体音像制品,在教学过程播放,学生听得心潮澎湃,看得激情飞场,开拓进取的观念铭刻在学生的心中,学生们把这篇文章贴于桌面,激励自己要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

为了让学生享受精妙的课堂气氛,我们教学时,远离了空洞的说教,注重了情感体验。做为艺术设计系教师的我被邀请为职教中心11建筑1班上了2次美术鉴赏课,同时职教中心还聘请我院艺术系的李征副教授给11平面2班学生从艺术角度诠释美的概念,感受美的存在。在我们的课堂中,从艺术美学角度出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欣赏现代优秀建筑、平面作品及现代时尚设计,让学生评价一幅幅作品,教师解析每一幅作品。从齐白石画的鱼虾中体验生命力的跃动,领悟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从徐悲鸿画的马形象中,激发出奋起自强的豪情,学生被这一幅幅画的精神和品质所感动;从现在建筑设计中体会“力”的力量、设计的力量。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可贵的精神品质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2、让学生享受教师之美。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塑造教师之美,对于提高德育实效是有益的。教师利用课间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与老师没有距离感,学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教师在交流中应体现语言美,简洁、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往往能够更好的达到预期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之美不仅体现在语言中,还体现在精神面貌上,也体现在处事风格上。作为德育教师,要具备多项技能。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具有高尚的情操、端庄的教态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才能做到自身形象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实效。

我们把德育过程变成了学生的享受过程,这便于美德和觉悟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表现在学生的行为举止上。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了德育与美育相融合的原则,创设了优美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道德修养和提升觉悟的自觉性,取得较好的德育和美育实效。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XHX N012110507)

参考文献:

[1]陈祥明.高校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再探索[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3)

[2]叶昌奎、麦志强.审美教育模式论[M]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7.

作者简介:

梁婧,(1981—),女,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康秋枝,(1964—)女,井陉县职教中心教师。

张会清,(1968—)女,井陉县职教中心教师。

上一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做法 下一篇:她生活窘迫改行做沙画 用勤劳双手改变创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