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7-28 01:26:21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只有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思维素材,创设思维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通过猜想,进行跳跃思维,加快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研究学生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思维过程,首先要激励学生乐于思考问题,敢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设疑,创设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激发他们思考,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便处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思维就有了动力,便能做到执著追求,大胆探索,积极思维。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

二、揣摩句子,说出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能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促使其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思维是一种隐性的内部活动,而语言是一种外显的外在活动,故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百分之八十是靠“听”和“说”获取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讨论学风,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质疑,使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其次,教师要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不仅学优生有机会说,中等生和学困生也有机会说。课文《凡卡》的最后一句话以“梦”结尾,耐人寻味,含义深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前文写信的内容——他在城市所受的“苦”,和插叙的回忆——在乡下与爷爷生活的“乐”相对比,进而理解结尾暗藏的深刻含义: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不过是一个幻想,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既表达了旧俄罗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又使人联想到旧俄罗斯成千上万的“小凡卡”以及劳动人民饱受痛苦煎熬的残酷现实。这不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更加激发起对读者劳苦大众的无比同情,对不合理的制度和黑暗社会的无比愤恨。这样,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很容易了解文章的中心,理解其思想的深刻性。

三、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局限于集中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精心合理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解答愿望,而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对经验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每个学生都说着同样的话,重复同样的答案,说的再多,也不利于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达到由求同走向求异,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要求学生自编应用题时,当一个学生编出了同学们做游戏的故事后,教师就要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做游戏拓展到其他领域,从而促进其思维的活跃发展。

总之,在句子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有目的地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上一篇:育人首先要育心 下一篇:涓涓细流,浇灌出爱的花朵